【历史故事】了凡四训:改过之上、中、下三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有人说 , 真正高明的人 , 做事之前 , 一定会准备三种对策 , 即上、中、下三策 。
我深以为然 。
因为准备三种对策 , 才有可能随机应变 , 有备无患 , 把损失降到最低 。
反之 , 做事若是没有相对的备用对策 , 那么 , 无疑相当于孤投一掷 , 一旦失利 , 就很容易措手不及 , 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
【历史故事】了凡四训:改过之上、中、下三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而这样的人 , 自然算不上是真正高明的人了 。
由此可见 , 做事准备上、中、下三策 , 确实非常重要 。
甚至可以说 , 不但是做事需要准备上、中、下三策 , 而且治心、改过亦需要如此 。
何以见得?
【历史故事】了凡四训:改过之上、中、下三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文章图片
我们先看《了内四训》中的原文 , 即:
“大抵最上治心 , 当下清净;才动即觉 , 觉之即无;苟未能然 , 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 , 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 , 未为失策 。 执下而昧上 , 则拙矣”
在这段话中 , 作者讲改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治心 , 即修心 。
一个人若是能修心 , 并使心重归于清净 , 那么 , 一切过失与毛病 , 就可以被改掉 , 甚至可以连根拔起不再显现——因为人所犯的过失 , 往往都是源于心上动了种种坏念头的缘故 , 所以 , 能修心 , 其坏念头一动 , 自己就可以立刻发觉 , 而自己能发觉 , 故而可以使“心”停住不动 。 心不动 , 就意味着坏念头便消失 , 最终不会再犯了 。
这就是改过之上策——治心、改心 。
若非如此 , 那就需要使用中策了 。
而所谓中策 , 其实是从“理”上改过 , 即先明白所犯过失的缘由 , 然后再把这种犯过的念头去掉 。
若是不能使用中策 , 那就只能使用下策——在碰到犯过时 , 就使用勉强压住的方法 , 来禁止不犯 。
当然 , 这就是最下之策了 。
【历史故事】了凡四训:改过之上、中、下三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改过之上策 , 讲究使用修心的上等功夫 , 中策则需要搞明白不可犯过的道理 , 然后再用打发它去之下等功夫 , 而下策则强调碰到犯过时 , 就使用强压方法禁止之下等功夫 。
进言之 , 在改过的过程当中 , 若是同时使用上下两种功夫 , 就不能算是失策 , 而若是坚持只用下等功夫 , 反而把修心的上等功夫忽略不用 , 那就是最笨不过的了 。
言外之意 , 改过之上、中、下三策 , 以治心为最优、通过“理”上来改过 , 则次之 , 从“事”上勉强压住 , 则是最劣 。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 , 即:
一、改过——治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人之所有言行 , 其背后皆是“心”之作用的结果 。
人之过失与毛病 , 亦是如此 。
甚至可以说 , 人的所以过失与毛病 , 说到底 , 亦是“心”造作的产物 , 故而通过治心来改心 , 才有可能将其“过”彻底根除 , 连根拔起 。
这就是为什么讲治心是改过之上策 , 即最好之方法的道理 。
二、改过——从“理”上改
所谓“理” , 在此强调的是过失与毛病生成之理 。
言外之意 , 改过之前 , 就需要搞明白过失与毛病产生的背后原理 , 才有可能做到具有针对性去对治 , 否则 , 就很容易会无的放矢 , 甚至盲目对治 , 得不偿失 。
这就是“改过”之中策 , 即从“理”上改 。
三、改过——从“事”上改
所谓“事” , 在此指的是过失与毛病之本身 。
【历史故事】了凡四训:改过之上、中、下三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文章图片
从“事”上改 , 强调的是为了过失与毛病本身去改 , 既不从“理”上去认识 , 也不从“心”上去连根拔起 , 故而是“改过”之下策 。
所以 , 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 , 我们可以看出改过之上、中、下三策 , 孰优孰劣 , 故而可以择而用之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 ,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 , 欢迎收藏 , 欢迎赞赏 , 欢迎转发 。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了明四训》《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