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连日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因为楼胜取得的梅花奖魁首一事受到多方关注,省内外各地媒体予以大篇幅报道。(详情点击:)
“婺剧走到今天,我刚好碰到了好时候。我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摘得的梅花。”楼胜的这番获奖感言令人印象深刻。确实,婺剧遇上了好时候,浙婺青年演员更是遇上了好领导、好团队。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楼胜
这一届浙江婺剧领导班子特别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楼胜,“白玉兰”主角奖得主陈丽俐,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得主巫文玲、陈建旭……80后演员人才济济;“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得主李烜宇、张莹,浙江省“新松计划”一等奖得主周宏伟、宋宝端、陶永晶……90后梯队也不遑多让。如今,浙婺形成了以60、70后为中坚,80、90后为骨干,00后优秀苗子组成的三个梯队。行当整齐、男女并重、亦文亦武,浙婺的人才储备令同行羡慕。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杨霞云
浙婺之所以有今天,与他们的三个维度特质息息相关。
纯粹
“在这里,我可以纯粹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演戏。”巫文玲是楼胜的同班同学,也是《断桥》一折中白娘子的扮演者。说起浙婺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她说自己总结不出什么,只觉得大家都是在纯粹而专注地演戏而已。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巫文玲饰演白素贞
巫文玲说,进团以来,似乎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戏演好。刚开始有机会演白蛇,她还担心自己水平不够、演绎不到位。然而,每次排练,陈美兰老师都会在舞台下陪她练习,从人物内心到外化招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有时为了把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个低头的细节表达到位,她会给我们分析讲解人物性格,并且一遍遍示范,经常一教就是大半天。” 巫文玲说,每次看到她在舞台下坐着,就无比安心。
巫文玲还反复提到,好好演戏,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会有。这似乎也成了团里人的一个共识,因为除了演戏外,其他的杂事,团里的领导和后勤人员都会帮他们考虑到。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让行业内专家都津津乐道的比赛奖金标准。15年前,浙婺的一出折子戏在省里比赛获奖。当时团里经费非常困难,为鼓励群众演员的积极性,浙婺给演员的奖励是:一等奖1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300元,未获奖者400元。奖项越低,奖金越高,为什么?究其原因,是知道群众演员不易,付出的努力同样多,但在舞台上始终是一个陪衬者、无名者;而那些得奖的主要演员,会在以后的晋级、评职称、荣誉评选中获得更多机会。“你看,连这么细致的方面领导都考虑到了,我们还需要担心什么呢?”所以,在浙婺人眼里,没有小角色,每个人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陈建旭
陈建旭算是入行较晚的青年演员。初中毕业才开始学婺剧的他,因为对戏曲的热爱,以及有一大批热情的观众而坚持了下来。进团以后,陈建旭的演出机会很多,当然都是从小角色演起。浙婺每年有数百场演出,平均一天要演近两场。好演员是在舞台上摔打出来的,以演代练,以排代训,演员们处于满负荷的状态,自然出人才。“我就是从舞台中一步步磨砺成长的,用《狸猫换太子》这部剧足以说明。” 陈建旭说,他从最初出演剧中的小皇帝赵祯,只有两场戏两段唱,到后来四场戏的八贤王,再到如今贯穿全场的领衔主演陈琳,在浙婺,只要你足够努力、优秀,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好角色。“专注演戏、钻研演技,哪怕小角色也能给整部剧增光添彩。”
包容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是婺学的主要思想之一。婺剧也是如此,高腔、昆曲、乱弹、滩簧、徽戏、时调六种声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婺剧|婺江“梅”“兰” 悠然飘香!浙婺的成功,和他们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浙婺非常鼓励团员多学多创新。对于正当盛年的优秀人才,剧团会为他们量身定制代表剧目,助力他们参加各项赛事交流学习。他们制定政策,鼓励大家提高学历和文化理论水平,不定时请戏曲名家来院为青年演员上课;把在戏曲唱腔上有特长的演员送到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又把多位艺术骨干送到戏剧院校学习导演、编剧和作曲。“我希望院团里多成长一些专业人才,更期待多涌现一批复合型人才。”院长王晓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