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无始恶业和临终十念,谁轻谁重?


十念|无始恶业和临终十念,谁轻谁重?
文章插图
不决定无始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分二:
一、以道理证成
二、以喻例和圣教证成
十念|无始恶业和临终十念,谁轻谁重?
文章插图

以道理证成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你又认为,无始以来造那么多的恶业是重,临终十念念佛是轻。这不决定。
■你的理由是:
无始到今天时间特别长,所造恶业的数量特别多。
临终十念时间特别短,数量特别少。
以时间的久近和数量的多少来论断业的轻重。
■但这是不定的。什么原因呢?
因为业力在心、在缘、在决定。现在以这三个因相来衡量,临终十念不决定为轻。
01
业力在心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首先看造业时的内心状况。
造罪时是从自己的虚妄颠倒生。譬如执著有我、有乐,为了我得到乐不择手段,造杀盗淫等恶业。这是从颠倒迷惑、虚妄的分别执著而生。众生无始劫来到今天,一直陷在迷惑颠倒的状态里,就像做一个颠倒的梦一样。
现在到了临终,忽然间从善知识那里听到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这时他的觉悟心起来了。
就像千年暗室,突然出现了灯明,不因为暗了一千年,现在只是刹那间的光明就破不了暗。即使暗了一千年,只要灯光刹那间显现,当即就破掉了千年的积暗。或者沉睡了一千年,忽然间醒来顿灭千年迷梦。像这样,觉悟心怎么不能灭痴暗恶呢?
02
业力在缘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再看两者造业所缘的差别。
所缘有作用力,造罪时,内是虚妄颠倒痴暗心,外缘着虚妄境界,就生起颠倒的心识造作。
而念佛心是从听闻到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以万德宏名作为所缘而生的。而万德宏名就是佛的无上菩提心,也就是无上光明心,它化成名号的表相。蕅益大师说:弥陀名号以法界为体,“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所缘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是无上菩提心,是真实的。一真一伪哪里能相比呢?
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箭刺穿肌骨,中毒很深。而一听到灭除药鼓的音声,当即箭出毒除。哪里以箭入得深、中毒严重而不能去除呢?这表示灭除药鼓有拔箭除毒的力量,中毒者缘这个特别的音声就能出箭除毒。
同样,行者虽然无始以来缘颠倒境界,起了很多毒素般的业障,然而一闻无上菩提心如来真实名号,当即就可以拔除,使心从罪障中出来。这是所缘上的差别。
03
业力在决定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第三、从决定趋势来看。
平常造罪时,有间心,即有违品等的心来间断,譬如造后反悔或者造时犹豫等,有后心,有后继的心起。
而临终十念念佛没有其他心来间断,也不会有后继的心,当时一念心猛利念佛就得以往生,它表达了决定的趋势。
十念|无始恶业和临终十念,谁轻谁重?
文章插图

以喻例圣教证成
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童子出围喻
就像围了十圈的绳索,一千个人都无法扯开,童子一挥利刃,须臾间分成两段。“绳索”比喻无始所造的恶业,“十围”指众多,“千夫不制”指凡夫不能制伏,“童子”比喻初发心念佛行者,“挥剑”指十念念佛成就,“须臾两分”指在屈伸臂顷就舍此而生彼了。意思是,童子发了猛利心,持的是弥陀名号利刃,所以瞬间就能从业习中超出,与过去的业习一刀两断,当即舍此方生到彼方。
十念|无始恶业和临终十念,谁轻谁重?
文章插图
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