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涎|古代童谣的作用

古代有很多童谣,大多通俗易懂,但并非只是通俗易懂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意义。
涎涎|古代童谣的作用
文章插图
在《列子·仲尼》中有一篇童谣:“立我蒸民,莫匪而机。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说的是帝尧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不要动脑筋,也不要揣测尧的意图,只要按照尧帝的老规矩办就行了。童谣本身就有积极意义,要维护皇权,要人们做顺民。但后来发展的童谣就成了谶语,也成了宣传工具。周宣王时期有童谣,记载在《国语·郑语》中:“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卖桑木弓箭之人,即灭亡周国之人。相传当时有小女孩唱着这样的歌谣,周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正好有一对夫妻卖山桑木弓和箕木做的箭袋,宣王就派人捉拿他们。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被宫女扔掉的小孩儿非常可怜,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绕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周朝,要把那个夫妇收留的小女孩献给周厉王,因此,那个小女孩儿叫褒姒。周幽王见了长大成人的褒姒,非常喜欢,让他做了王后,才有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王朝的灭亡的故事。
秦始皇时期的童谣有“阿房阿房亡始皇。”可能是刘邦或项羽那边的人教小孩儿唱的,意在宣传秦朝就要灭亡的天道,其实只是扰乱人心,消磨秦军的斗志。汉成帝时期的童谣有“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是,燕子啊燕子,尾巴张开上下翻飞多漂亮,假冒张公子的皇帝,时常跑来将她看望。终于像木门变成宫殿门,她从此平步青云。燕飞入宫廷,啄死了宫中的皇子皇孙。皇子皇孙死光了,燕也饮矢身亡。当时汉成帝微服私访,在阳河公主家作乐,见到能在手掌上跳舞的赵飞燕,就召她入宫,童谣中的“燕燕尾涎涎”指的就是赵飞燕。而当时和汉成帝一起微服私访的就是富平侯张放,“张公子”就是指张放。“木门仓琅根”是指宫门铜锾,将来会尊贵的。只是后来出了变故,赵飞燕成为皇后之后,她妹妹赵昭仪害死皇子,后来自杀,正好应了“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的谶语。
涎涎|古代童谣的作用
涎涎|古代童谣的作用
文章插图
汉献帝时期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预示董卓犯上作乱,最后被养子吕布所杀的结局。武则天时期民间流传“黄獐歌”:“ 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你伤。”预示着契丹作乱,朝廷派出一百多万兵马前去征讨,结果全被契丹打败了,退到黄獐谷。被契丹人一举消灭。当然后来还有闯王李自成起义时期的歌谣“开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谁都可以听懂,没有什么谶语的意思,却符合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让统治者不寒而栗。
可以说,童谣大多是一些革命者编造的,那时候没有网络,只能靠小孩子传播。小孩子没有多少戒心,也不懂童谣的意思,只会跟着念,跟着唱,越传就越广泛,以至于形成舆论影响。当时的人都很迷信,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能通神灵,要是唱了童谣,就一定是上天的启示,而不会是有人教给他们的,又没人看见别人教他们童谣。
人们都相信谶语,有一语成谶的说法。刘伯温的《烧饼歌》就属于谶语类型的歌谣,只能让人们去猜测,却大多模棱两可。
涎涎|古代童谣的作用
文章插图
其实,童谣只是当时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儿童歌谣,一定会有革命者教他们传唱,而且要不说明出处,还能得到一定的好处。或许,那些童谣就是网络谣言的祖宗吧。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相信谶语,相信童谣。但一语成谶的童谣已经销声匿迹了,再也难以看到,是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