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代,如果你有幸“居庙堂之高”,谋得高官厚禄,街头上逢人说您一句“衣冠禽兽”,您可千万别先骂人啊!人家可是夸你呢!这究竟是为什么?
明清官员的服饰很有意思,常服的前心后背绣有动物图像,就是所谓的“补子”,以示官员的等级。
这种做法据说是从唐朝开始发源的。唐朝起初官员的服色等级,只以颜色区分,从三品以上高官穿紫色,五、六、七正品及从品穿绯色,八、九正从品穿青色。
武则天当皇帝后,改以官服上绣动物图案来区别官位尊卑。只是后来李唐复辟,又回归了以颜色区分等级的老办法。
文章插图
但是紫、绯、青三色很难区分九品官的等级,在特别强调等级制度的封建时代,官员服色分辨不清,有时会带来一些混乱。
唐宋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还以腰带(由高到低区分为金镶玉、金、银等不同材质)、是否佩戴鱼袋(下品官不许佩)、冠的形制、手中所执笏板(高官是象牙板、下品官是竹木板)来加以区分,但是无疑显得过于繁琐。
明清两代的服饰则做的很鲜明,单从衣服补子上就能看出来。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官吏所着的常服胸前、背后需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
文章插图
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籍以表明贵贱和官员的品级。后来经过逐渐完善和发展,明朝官服的补子形成了这样的等级:
文官用飞禽补子: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用白鹇(一种产于我国南方的观赏鸟),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古时指像鸳鸯似的一种水鸟),八品用黄鹏,九品用鹌鹑。
武官用猛兽补子:一品、二品用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用彪,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清朝号称承用明制,在补子制度上,基本采用明朝旧例,只是稍加更改。
清朝文官补子七品以上与明朝完全相同,八品则改用鹌鹑,九品(含未入流官)用练鹊。
文章插图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九品与明朝相同。
不过,有意思的是,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图案是双的,武官猛兽图案是单的,到了清朝,一律改成单鸟单兽,大概是寓意唯我独尊。
当然,清朝也在明朝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些其他的等级标志,比如蟒袍。
三品以上绣五爪九蟒,四品以下绣四爪八蟒,七品以下为四爪五蟒。“ 蟒” 的数量,显示了穿着者的位分区别。这无疑体现出清朝统治者比明朝更甚一步的等级观念。
文章插图
随着清朝纺织刺绣技术的进步,清朝补服的技术也比明朝更复杂。清朝人综合运用各种刺绣工艺,如盘金绣、镂空绣、包花绣等等, 再加上镶、滚等工艺,方法变换无穷。
其艺术设计上采用点、线、面有规律的排列,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艺术造型中的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的乱而有序、平中生韵 ,增加了服饰图案的层次和内涵。
【 九品|十年寒窗苦读, 只为当个“衣冠禽兽”?】每件官服,在当时来说都是一件艺术品。
- 聊斋|电视剧:聊斋,穷书生读书成痴,洞房之夜还在苦读,漂亮仙子被气哭了
- 西北工业大学|陕科大美女博士“逆袭”入职西工大,刺痛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的心
- 黄蓉|《九品芝麻官》再被翻拍 “最性感黄蓉”出演“戚秦氏”
- 九品芝麻官|新版《九品芝麻官》首曝剧照,有点熟悉的味道,黑寡妇造型美女抢镜
- 九品芝麻官|《九品芝麻官》再被翻拍,“最性感黄蓉”林妍柔出演“戚秦氏”。
- 迪丽热巴|女生“不吃香”的5个专业,苦读四年大学,求职时也常被拒之门外
- 高考状元|考生估分410后痛哭,寒窗苦读12年,到头来还是和200分学渣抢大专
- 清华大学|十年寒窗不抵一纸国籍,清华招生政策引不满,教育部回应来了!
- 数学|考生拍高考题上传被确认作弊,各科成绩全清0,十年寒窗一败涂地
- 清华大学|“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话虽刺耳但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