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可以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朝代,但凡有功高震主者,鲜少有人善终,能够全身而退者,更是凤毛麟角。
那么,想做到功成身退真的就这么难吗?各朝建功立业者,之所以遭受如此下场,究竟是居功自傲导致祸患还是统治者的兔死狗烹呢?早在数千年前,中国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文章插图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告诫人们:“要懂得福祸双至的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总要有个分寸。认清自己的位置,学会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场合掌握不同的尺度,强调随机应变能力,以免出现乐极生悲的情况。”
然而,对于大多数功臣名将来说,他们显然忽略了老子的这番话。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但当真正处于历史之中,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的覆灭与兴起,按理说,后来者应该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但是,为何还是阻挡不住朝代的更迭。
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同时代背景所导致的后果,许多王朝第一代兴起,往往在后面几代走向衰落。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难就是难在后辈对于历史教训的轻视,他们没有祖辈传奇的经历,自然感觉不到偌大的王朝会隐藏着什么危机。
文章插图
历史上为朝代建功立业者多为下场凄惨,尤其是新生朝代,皇帝对于这种功臣势力最为忌惮,生怕还没坐热乎的江山,被别人夺去。诸多事例在前,仍然有人前仆后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侥幸心理”。
对于功臣名将来说,地位的提升、权力的诱惑、功劳的自恃、他人的献媚都一定程度是迷失了本心。尤其是许多开国功臣,多为底层打拼而起,靠着以命搏命才混到如今地位,如果,想要让他们放弃所得,则很容易激发他们的谋反二心。
对于皇室来说,功臣名将的势力影响不到朝廷的统治,自然会睁只眼闭只眼。但是,一旦统治者感受到了威胁,便会对一些功臣名将进行限制打压,比如:利用免官调任等手段,分布削弱对方。如果是行事作风凌厉的皇帝,则可能采取血腥镇压,算是当权者维护权威的一种方式。
文章插图
另外一种现象,开国功臣多凄惨,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当朝皇帝为了后代子嗣肃清隐患势力,保证王朝长久稳定。
隋朝便有两位将军韩擒虎与贺若弼,曾经因争论战功闹到了皇帝面前,双方傲人一等,谁也不服谁。虽然,最后两人各有赏赐,但是,也因为这次纷争,使得皇帝对贺若弼产生了戒备。一直到最后,贺若弼都没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
杨坚夺取北周江山以后,建立了隋朝,在经过励精图治、推动发展后,国力迅速强盛,基本有了统一全国的实力。之后,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杨坚很是赞同。
文章插图
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委派给他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然后,他赴广陵任所,整军经武。
公元589年,隋文帝下令征伐陈国,派出隋军50万人,晋王杨广担任总指挥,兵分八路顺着长江形成合围之势,直捣陈国老窝。当时的隋朝大将贺若弼、韩擒虎二人也都参与了这场伐陈之战,各自率领一路军队,与靖王配合,直奔陈朝都城而去。
隋朝兵力强盛,对阵陈国几乎是一边倒碾压,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贺若弼率军牵制并击溃了陈军主力,活捉了陈军主将。而韩擒虎则选择轻兵出击,仅率领500铁骑直奔陈国都城建康,活捉陈国皇帝陈叔宝。
文章插图
至此,腐烂不堪的陈国正式灭亡,中国结束了长久以来的南北大分裂,再次归于统一。这一战,贺若弼、韩擒虎皆功劳甚大。之后,陈国灭亡的消息传到隋朝,隋文帝大喜,下令要重赏两位将军,并特地拟写诏书对二人褒奖一番,言语中极尽称赞,这在当时可谓是最大的荣耀。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贾雨村出场|骆玉明说红楼 | 人物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蓝柑糖浆|沙滩鸡尾酒
- 给爸爸的信|一场特殊的遗物展览正在举行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筋斗云|孙悟空为何打死六个凡人?把他们的名字连一起,你会发现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