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灵枢·痈疽》
中国古代的医学文化,博大精深,能治疗不少西医无法根治的疑难杂症。但它也存在固有的弊端,即基础理论是现代科学无法证明的“经络学说”,解释病因则是利用带有一定迷信思想的“阴阳五行”,再加上中医学是建立在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而成,古代没有系统的科学实验和理论作为支撑,因此被不少民众所怀疑。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怀疑归怀疑,但中医能存在千年而不灭,到现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依旧帮助不少人走出了病魔的困扰,说明它的实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我们常说“西医治急,中医治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短短的十六个字将中西医之间的区别描述的十分明晰,说明中医在一些长期折磨人的病症与西医相比有天然劣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的药效较为缓慢,西医相比起中医,在急诊和要人命的病症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特别是在控制病菌进一步对人体的外部感染。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背上发疽”对于西医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病,只要用抗生素控制住其进一步发展即可,但在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的古代,传统中医却因为天然劣势无法治疗该病,导致它成为了历代传统医学名家都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背上发疽”而亡,其中不乏有一些名留青史的文学和军事大家。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风格偏向于山水田园之乐,描述悠闲自得的农村生活。孟浩然于公元740年因病而逝,而导致他死亡的病正是“背上发疽”。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这一年,孟浩然的好友王昌龄路过他所居住的襄阳,于是前来拜访,二人多年未见,相谈甚欢,一高兴孟浩然就忘记了自己背上发疽,不能暴饮暴食。他摆酒设宴,同王昌龄在席间作诗吟乐,好不痛快,二人的感情是增进了,却成为了二人之间最后的一餐饭。两位知音相别之后,孟浩然就此一病不起,背上发疽越来越严重,遍访名医都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治疗,没多久便离开了人世。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军,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不仅帮助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且在讨伐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帮助朱元璋除掉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还在明朝建立之后镇守边关,稳固了国家的统治。俗话说得好“鸟飞尽,良弓藏”,徐达不懂得隐退之道,沉浸在功勋之中,朱元璋表面对他尊敬不已,心底下早已是容不得他存在。晚年时期的徐达同样患上了“背上发疽”的病症,医生建议他一定要在饮食方面注意,忌口那些辛辣重油的食物,徐达平日里非常注意,一直都是清淡饮食,但朱元璋却打算从这方面入手,将其除掉。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阴阳五行|古书中记载的“背上发疽”,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后就无药可救
文章插图
公元1385年,朱元璋故意给徐达摆了全鹅宴,请徐达来吃。如果徐达没有患上背上发疽的病,这场全鹅宴会让他大饱口福,可偏偏他不能吃这些食物,否则会有性命之忧。如此看来,朱元璋就是故意找借口摆下了这场鸿门宴,目的就是夺走属于徐达自己的性命。古代社会,天子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作为臣子只能无条件去遵守,这就是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不过,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除掉某个人,如果没有彻底的翻脸,是不会直接下令处死的,总会找这样和那样的借口。朱元璋这么精明的一个人,当然知道其中的道理,如果自己直接派人杀掉徐达,那后世对他的评价必然是暴君,所以从徐达忌口的角度入手,就能够免于后世口舌。他假装不知道徐达的病,不能吃这些烧鹅,下令让徐达必须全部吃完。对于皇帝赐给自己的烧鹅,徐达当然知道朱元璋的实际用意,可他一天作为大明的臣子,就不可能忤逆朱元璋的意愿,乖乖的将这些烧鹅全部吃掉了,自此踏上了黄泉之路。
总而言之,无论是孟浩然还是徐达的例子,我们都可以明白在古代“背上发疽”都是无法被治疗的疾病,一旦患上,人们只能够在生活饮食方面严加注意,稍有不慎恐怕就会产生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