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观察 | 在珠峰新高度上,人类首次拨出5G电话
在去年上映的电影《攀登者》中 , 演员张译饰演的登山队员在1950年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时 , 因为弄丢胶卷 , 未能在登顶后留下影像证据 , 让“中国人登顶珠峰”的事实遭受到西方媒体的怀疑 。
60 年后 , 相似的情节没有再次上演 。 5 月 27 日 , 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 , 对珠峰高度重新进行测绘 , 这是继1975年、2005年之后 , 中国测量登山队第三次开启测量行动 。 此前 , 原国家测绘局测得珠峰高度为8844.43米 。
传统珠峰测高的方式叫“三角大地测量法” , 用的是几何学中“勾股定理” , 通过山脚下的定点与珠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 再加上与峰顶之间的角度 , 推算出珠峰高度 。
本文插图
【产品观察 | 在珠峰新高度上,人类首次拨出5G电话】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为了精确测量珠峰高度 , 测量队员还要动用卫星GPS、气象探测等技术反复核准数据 。 因此 , 从核准数据到最终公布 , 珠峰的新高度还要 2-3 个月才能面世 ,
除了再次登峰测高外 , 中国登山队员还完成了另一项任务 , 在珠峰峰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5G通话 。
本文插图
中国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打出人类第一通 5G 电话 。 图片来源:华为荣耀
能打 5G 电话 , 意味着珠峰需要 5G 网络的覆盖 , 就需要在人迹罕至的珠峰上搭建 5G 基站 。 4 月中旬 , 华为联合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陆续在珠峰开通5G 信号 , 为了展示 5G 能力 , 几家运营商还推出了 5G 直播 , 24 小时展示珠峰景象 。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5G 上珠峰的举动 。 由于应用场景有限 , 即使是在一线城市 , 消费者对 5G 的感知都不强烈;另外 , 在海拔 6500 米的珠峰搭建 5G 基站 , 是一个极为艰难的项目 , 低温、狂风、缺氧……所有不确定因素累积在一起 , 做这么一件看似商业回报有限的事情 , 值吗?
5G 上珠峰有多难?
在接受 36 氪视频连线采访时 , 华为拉萨交付与服务业务部主任工程师张勇正在海拔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 , 进行基站产品的最后交付 , 这些设备即将运往6500 米处的前进营 , 那里是普通人能够抵达珠峰的最后一站 , 再往上 , 就是 8300 米高度的冲锋营 。
由于珠峰信号不好 , 加之狂风大作 , 张勇的耳机中一直持续着呼啸的风声 , “天气突然不好了” , 张勇说 , 又简单介绍了几句 , 连线便由张勇的同事接管 。
本文插图
张勇在珠峰上与 36 氪连线采访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 搭建 5G 基站 , 运输、低温、狂风、高原反应 , 成为摆在华为工程师面前的四大难题 。
5200 米珠峰大本营 , 是车辆能够到达的最高距离 , 一旦离开大本营往上走 , 所有东西都要依靠人背和牛驮 , 一头牦牛的配重为 40 公斤 , 而搭建 5G 基站 , 需要的物资多达 8 吨 。
“很多设备其实是超过40 公斤的 , 比如光纤一般是 500 公斤 , 又不能截断运输 , 只能分成一卷卷 , 再由多头牛和多个人协同起来背上去 。 ”华为拉萨交付与服务业务部部长王波对 36 氪说 , 由于运输难度过大 , 有一头牦牛中途被累死 , 还有一头牦牛把发电机摔了下来 。
本文插图
牦牛将 5G 设备送往珠峰海报 6500 米处 。 图片来源:华为
低温和狂风是对基站设备安装环节的两大考验 。 华为在珠峰 5G 网络中采用了 5G AAU(极简站点)设备 , 重量只有 30 公斤 , 在业内属于最轻 , 可以在零下 40 度的天气下正常运转 , 但在安装过程中 , 基站的搭建需要光纤焊接(俗称“熔纤”)完成 , 低温就带来了难题 。
- 【】财经观察 | 德国经济受重创 不确定中渐复苏
- 观察者网|纳瓦罗又说中国四处“投毒”,主持人一个反问扎心了
- 卖烤鸭不如搞投资赚钱,全聚德坦言产品陈旧、创新不足
- 观察者网|美国独立日,示威者在白宫外烧国旗:美国从未伟大
- 新华社|进珠海豁免医学观察的澳门居民活动范围扩大至大湾区内地九城
- 青子观察Lamphone:隔窗看吊灯,我就知道你在干嘛!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01“做”产品与“做好”产品
- 电子猴华为获得全球首个5G产品CC EAL4 +安全证书
- 中国电子报利亚德跨界造电视,135英寸Micro LED产品定价17万元
- |美独立日7500人活动不要求戴口罩 现场观察很少有人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