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

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努力去追求实际的所得 , 实现了从“空”到“盈”的结果 , 盈满之后再化空 , 化空之后再求实……如此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易经的道理 , 从而达到阴阳交融 , 生生不息 。
在上篇文中 , 我们谈到了易经中如何化空的道理 。 今天我们再举历史人物范蠡的例子来说明 。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 字少伯 , 华夏族 , 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 越国相国、上将军 。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 , 兴越灭吴 , 后隐去 。
【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
文章图片
从上面的履历中我们看到范蠡因帮助越王勾践复国 , 官做到了上将军 , 功成之后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 , 再恋位必遭不测 , 于是果断舍弃荣华富贵而退隐 , 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完美的“化空” 。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 , 到了齐国 , 更名为邸夷子皮 , 在青岛的海边从事渔业贸易 , 未料不到几年的功夫竟然累积财产达到数十万 , 他的贤能因此无法掩盖住 , 齐国人非请他做宰相不可 。 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 , 居官则至卿相 , 此布衣之极也 。 久受尊名 , 不祥 。 ”于是找了个借口归还宰相印 , 把家财大部分送给了当地的乡邻 , 再次隐去 ,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化空” 。
【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
文章图片
在归隐的途中走到了“陶”地 , 范蠡观察到此地很适合经商 , 于是他自称陶朱公 , 用心经营 , 过了不久又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从此定居陶地 , 成为商中巨贾 , 但是他为人却非常的低调 , 当地人并不认得他之前的身份 , 只知道每到时节不好 , 粮食歉收的时候 , 陶朱公总是不辞辛苦地奔走邻里 , 耐心地一户户询问 , 遇到家中有困难的 , 陶朱公必奉上五谷肉蛋 , 为解乡亲燃眉之急从不吝惜钱财 。 他的第三次化空是为富更仁 , 努力做善事无形中化空名利而造福到更多的人 。
做官做到了极点 , 毫不犹豫放弃身份成为一介平民 。 经商获得巨额财富 , 又全部散尽 , 然后又很快赚进一大笔钱 , 这样的商人历史上可能是独一个 , 范蠡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商人 ,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懂得《易经》化空的道理 , 从盈满到自主化空 , 又从空转到盈……
【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
文章图片
这也可以对应到《易经》中的卦一(乾卦) , 该卦的第六爻(上图`)的爻辞是“亢龙 , 有悔” , 前面的五个爻辞描写的是开始 , 亨通 , 适宜的三个过程 , 最后是贞正 , 换句话说只要能避免亢龙有悔 , 就能够万事大吉 。 什么是亢龙呢?亢奋的龙 , 是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 , 只懂得进取而从不后退 , 所以才有了悔恨的结局 。 相反 , 范蠡正是因为在这环节中保持住了理性 , 从不亢奋 , 冷静而有条不紊的做事 , 从而完美的避了坑 。
【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从范蠡一生的三次“化空”,证明《易经》的神奇】相比同时期的文种因不听劝退而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 还有之后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之后毁于一旦的如商鞅、吴起、乐毅、白起、吕不韦、韩信等数不尽的例子 , 都证明到因一味冒进没有及时退场而祸起萧墙的悲哀 , 我们因此更认识到范蠡的化空是唯一的正确的做法 , 是符合天道的 。 而神奇的《易经》也确实是我们人生中必备的行为和思想的指导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