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 , 以苏州天平山作为家族根脉的范氏家族走出了一代贤相范仲淹 , 因为这个缘故 , 天平山一直是苏州人乃至全体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精神圣地 。 至今 , 天平山麓保存着始建于南宋的范文正公忠烈庙等纪念范仲淹的文化古迹 , 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学子前来瞻仰、怀古 。
文章图片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范文正公忠烈庙
文章图片
明代吴门画家沈周笔下的忠烈庙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曾评价范仲淹“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 这也成为后世对范仲淹的主流评价 。 也正是从南宋开始 , 范仲淹的形象在苏州民间被不断神化 ,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被赋予了保佑学子和考生的民俗内涵 。 撇开各种传说不谈 , 后世对范仲淹的景仰和崇拜 , 体现着“努力改变命运”“善有善报”的朴素民间信仰和价值观 , 激励着从北宋到如今一代代学子踔厉奋发 , 实现梦想 , 报效家国 。
文章图片
上世纪40年代的忠烈庙“第一流人物”匾额
文章图片
范仲淹纪念馆内朱熹题写的“第一流人物”匾额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曾评价范仲淹“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 这也成为后世对范仲淹的主流评价 。 范仲淹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 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北宋景祐元年(1034) , 担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兴办了一所地方公办学校——苏州府学 , 开创了地方官办学校的先河 ,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 苏州府学一共走出了3000多名进士 , 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人才摇篮 。
文章图片
范仲淹纪念馆
文章图片
纪念馆内关于范仲淹办学的资料展陈
此外 , 范仲淹还在苏州建立了家族慈善机构——范氏义庄 , 开中国慈善史之先河 。 义庄名下置有义田 , 义田产生的收益用以维持义庄正常运转 , 帮助生活困难的族人 。 同时 , 由义庄派生出义学 , 让范氏子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 可以说 , 苏州崇文尚德的城市精神 , 就是由范仲淹奠定的 。
文章图片
1948年范氏后裔印行的范仲淹画像
文章图片
天平山景区内伫立的范仲淹铜像
不仅对于苏州 , 范仲淹还深刻影响了此后一千年中国的政治走向 。 在庆历三年(1043) , 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向宋仁宗提交了一份改革方案 , 名叫《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 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改革主张 。 改革的重心是整顿吏治、推行法治、改善民生 。 当时的大宋行政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 , 其中就包括不少官宦子弟通过“恩荫”捧上了铁饭碗 , 导致真正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 管理效能一直上不去 。
文章图片
寄托着“鲤鱼跳龙门”寓意的龙门一线天
范仲淹上奏仁宗皇帝 , 要不咱们今后定个规矩 , 以后凡是进政府部门当官都得通过科举(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 提拔干部得凭能力和政绩说话 。 宋仁宗被范仲淹的改革建议打动了 , 全面深化改革的“庆历新政”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 虽然这场变法最终没有成功 , 但在历史上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文章图片
铭刻范公精神的先忧后乐坊
在范仲淹的努力下 , 科举考试在朝廷官员遴选体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 由科举步入仕途的文人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 , 文人治国在宋、明两朝达到了顶峰 。 明代状元首辅申时行 , 清代苏州状元石韫玉、状元帝师翁同龢 , 还有被大家熟知的明代弘治年间应天府乡试解元(相当于今天的省考第一名) , 有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伯虎等一众“考霸” , 都曾来到天平山瞻仰范仲淹遗迹 。
文章图片
清代状元翁同龢日记中拜范文正公祠的记载
- 【十二星座】“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啥意思?如何准确识人
- 【历史故事】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每年堆积泥沙4亿吨,为何不挖走利用?
- 【爱历史】赵国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名将,为何最后会被秦国灭掉?
- 【爱历史】钱谦益:他要投水殉国却嫌水太冷,气煞身边的如夫人柳如是了
- 【爱历史】《芸汐传》这是一个爱不起的女人,太难了!
- 【爱历史】巩义市博物馆巡礼下篇
- 【历史故事】朱元璋当上皇帝不久后,设宴款待群臣,回宫处置了好几名官员
- 【就爱时尚】建议中年女人:出门多穿“裙子+腰带”,学会这几种系法,更时髦
- 【历史故事】非洲600斤“第一美人”,因追求者过多,丈夫辞职回家守着妻子
- 【游戏世界】马超新皮正式上线,Fly刺痛获得优先体验,结果风评两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