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如何处理易拉罐、水果网套、装修板材、废纸等等垃圾的呢?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垃圾桶见。可你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把它们视为珍宝,而且还是一件件尚未成形的艺术品。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都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在镇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捡别人扔掉的垃圾,再经过巧手的一番加工点缀,便能变废为宝惊艳众人。在他们的眼中,生活中每一件其貌不扬的垃圾都值得被赋予美好的创意,他们是“最抠门”的艺术家。
用易拉罐作画,获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剪刀、尺子、钳子、易拉罐……这些普通常见的剪裁工具和生活用品,经镇海区骆驼中学退休教师俞茧华之手,却独具匠心地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走进镇海区骆驼中学“变废为宝工作室”,就被各种易拉罐剪贴画、易拉罐浮雕画、易拉罐台屏、易拉罐瓷盘画、易拉罐立体景观画所吸引,仿佛步入了一座艺术殿堂,有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三国演义》人物,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惟妙惟肖、场景逼真的红色微景观,的红色既形象又高雅的梅兰竹菊等等。倘若不是事先知道,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这些精美艺术品的原材料竟是再普通不过的易拉罐。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以前劳技课本上制作手工常常需要用到铝片,可这玩意不好找,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用得上。”俞茧华一边摆弄着桌上用易拉罐制成的小摆件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大概是在2000年,易拉罐突然给了我灵感,并开始了艺术创作,几年下来累积了大量作品。”
再后来,骆驼中学专门提供场地并投入资金为俞茧华开了工作室,并安排他为学生开设课程。如今,俞茧华的《易拉罐剪贴画》获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当天,俞茧华正在制作的是雷锋画像的瓷盘画。描、剪、立体成形等一系列制作流程之后,原本平面的雷锋画像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心、脑、眼、手的完美结合。接着,他选用绿色的易拉罐剪出树叶的形状,用竹笔压出叶片的经脉后贴在雷锋画像下方作为点缀。“其实制作过程并不难,难就难在选题和怎样将每一个易拉罐物尽其用。”俞茧华说道。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俞茧华的脑子里似乎有想不完的选题和巧思,而且每个选题都是一个传说或者民间故事。“色泽鲜艳的易拉罐适合做古代女性的襦裙,图案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做风景,颜色单一的就利用背面做浮雕画。”俞茧华早已将每个样式的易拉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只做精品”“绿色环保”一直以来都是俞茧华的创作初衷。他希望,能够发动更多人参与旧物改造,将废品发挥出二次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垃圾华丽逆袭,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生活中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废物利用”制作出现在我们身边。一个茶叶筒稍加装饰,或许就可以变成一个笔筒;一个洗洁精桶稍加剪裁,或许就可以变成一个花篮;一份报纸稍加创意,或许就可以变成一幅装饰画。在镇海的各个角落里,早就有人加入到“变废为宝”的队伍中,撷取生活中的废旧之物,制作出许多精巧别致的工艺作品。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在九龙湖镇思源社区,今年68岁的童凤娣是一名资深的手工爱好者,对于她来说,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还没找到展台的作品。走进童凤娣家中,看到门口偌大的花圃,就知道主人一定是个爱花之人。推门而入,院子里的墙上挂着一个洗衣液桶制成的花篮,里面插着的是用水果网套制成的花朵,看上去既不廉价又十分特别。
镇海|高手在民间!快看镇海老人“变废为宝”的能力,服不服?
文章插图
童凤娣告诉采访人员,她喜欢花,曾经专门学过用袜套做花,后来在手机刷到一条废物利用的视频,瞬间产生了兴趣。那时候家中刚好有一箱苹果,她就寻思着可以将塑料网套做成花的形状。
制作的过程说来也简单,都是最基础的缝制、粘贴、装饰,但需要极大的耐心。童凤娣常说,做手工是一种修行,要有一颗柔软的心,不急躁,不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