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亭里,接通响起的电话,来电的竟是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先驱;乘上时光列车,你将回到上世纪20年代,营救自己牺牲的共产党员女友……
今天上午,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结果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揭晓:67件作品从近4000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此次比赛除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奖项,还推出了红色文旅线路设计和红色数字创意产品设计奖,不少市民坦言“没想到红色文化能这么体验”“脑洞又被进一步打开了”。
一只红色的香薰蜡烛,烛身浮雕的是解放上海的人物群像。随着蜡烛燃去,会逐渐显露出藏在烛身中的上海今日建筑群雕塑。“红色象征着热血,燃尽一生,铸就的是城市的荣光与辉煌。”一些市民表示,这样的设计不光日常生活中好用,而且既有仪式感又富有寓意:“实用、美感与精神力量兼具!”
文章插图
《上海排头兵先行者》系列人物浮雕蜡烛效果图
这是此次比赛中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一等奖获奖作品之一的《上海排头兵先行者》系列人物浮雕蜡烛。推出这款产品的设计师尹晓明表示,希望人们点亮蜡烛时,能感受到“光与温暖的新中国”。
除了这些日常可使用的文创产品,此次比赛还推出了一系列数字产品和旅游线路设计。由艺识流ARTMOSPHERE SHOWLAB推出的“‘时光宝盒’万里巡展”是此次比赛五个“数字文化体验样板间”之一。两个集装箱拼接成一个“时光宝盒”,走进第一个集装箱,就仿佛走进一列“时光列车”,参观者坐在其中,车窗外不断闪过百年光影;第二个集装箱则变成100年前的候车大厅,这里设置了12座公用电话亭,参观者走近会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接通后,对方是由演员扮演的鲁迅、李大钊等六位引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们将与当代年轻人聊聊不同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文章插图
鲁迅真的跟你“打call”
【 文化创意|鲁迅给你打call,密室拯救恋人:上海红色文创,只有你想不到】龙华烈士陵园推出的AR游戏“龙潭英雄”则是此次比赛“十大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之一。游戏玩家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了解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从1870年到新时代所发生的演变。龙华烈士陵园副主任王海银表示,他们曾对前来龙华烈士纪念馆的青少年进行调研,“感人”是年轻人对纪念馆最期待的关键元素之一;他们也曾“潜水”在B站,了解到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由衷的自豪感。推出的这款游戏,场景由纪念地实景演化,故事则是基于研究人员发掘的史实。游戏玩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经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秘密斗争,体验共产党人如何忍受摧残和诱惑,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
而在获奖的红色文旅线路设计中,除了“重走浦东开发开放之路”的“四史巴士”、“乘地铁探寻大师的红色足迹”这样的城市旅行线路之外,还有时下年轻人最爱的旅行社交方式“剧本杀”——《红色恋人》密室。
《红色恋人》讲述年迈的沃克博士为再次见到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牺牲的共产党员女友之云,制造了一辆时光列车。玩家们坐上列车,拿到自己的“学生证”、换上上世纪20年代的学生服,回到过去拯救之云。800平方米的空间里,重现渔阳里等一系列上海红色地标,游戏中的报纸、信件、油灯和铜钱等都是“影视剧级”的道具。每场密室游戏结束,工作人员还会组织玩家复盘,再次讲述历史,帮助玩家理解剧情。一些玩家网上评价“既烧脑又有教育意义”。
文章插图
“一大文创”商店人气旺
随着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新开放,位于纪念馆北面观众服务中心的“一大文创”商店内人头攒动,其中不少文创产品出自此次大赛设计师之手。例如“潮百年”红色文创系列产品,包括笔记本、中性笔、计算器和帆布袋等日用品,来自晨光文具的“90后”党员设计师石志伟运用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主设计元素,采用老上海复古画报模式和时尚的色调拼接,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
文章插图
“潮百年”系列设计图
据介绍,去年6月,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文旅局、市国资委、团市委、市社联、市文联、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东方网承办的“红色力量 城市荣光”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共设立了9个分赛场,吸引了500余家企业和高校参与,共征集作品近4000件,其中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3200余件、红色文旅线路设计500余条、红色数字创意产品设计200余件。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山水|黄公望:一生坎坷,一生传奇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盐运|四川自贡沿滩举办盐运文化书法作品展 50余件作品展现千年盐运文化
- 新闻记者|安徽省首家文化遗址检察工作站揭牌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