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读史|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看汉朝边防和军事布局,原创
王昌龄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这是对飞将军的称颂和赞美 。 不过 , 仅仅凭借一个飞将军就想让胡马不度阴山 , 这显然带有不切实际的夸张成分 , 真正让匈奴感到畏惧的自然是汉朝的军队 。 王夫之评价汉朝的灭亡说“国恒以弱丧 , 而汉以强亡” , 这话的意思是说其它朝代都是因为国力慢慢走向衰弱 , 最后在外力的打击下灭亡 。
但只有汉朝是自己把自己给折腾坏了 , 从桓灵二帝以来由于政治上接连失误 , 最终导致军阀割据 。 但是即便在汉朝陷入内乱的时候 , 我们也可以发现它始终没有面临来自外部的威胁 , 这些固然都是因为汉朝对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不断军事打击带来的结果 。 那么透过王昌龄的这句诗歌 , 我们来看看汉朝的边防和军事布局是怎么体现的 。
文章图片
首先 , 汉朝的行政制度比较特殊 , 西汉初期的时候由于实行郡国制度 , 所以全国的军队构成比较混乱 。 如朝廷拥有京师兵、地方上的郡县有地方兵 , 王爵之国有军队 , 侯爵之国也有军队 , 另外又有少量的边防兵 。 由于这种混乱的军队构成 , 最终酿造了七国之乱 , 但分封国的势力并没有被根本解决 , 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才把这些郡国势力彻底解决 。
从此汉朝的军队才走向一个清晰化 , 这时候它的构成主要由卫戍京师的军队、地方郡县的军队以及边军三大板块组成 。 但是汉朝初期的边防力量并不算很强大 , 当时他所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就是匈奴 , 自从刘邦白登之围失败以后 , 汉武帝之前的汉朝君主是怎么维持自己和匈奴的边境关系呢?
答案就是和亲 。
文章图片
实际上翻开《史记·匈奴列传》就会发现里面的记载在汉武帝之前 , 汉朝饱受匈奴的困扰 , 经常受到匈奴的袭击和攻打 , 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被掠夺 。 而汉朝方面最常见的措施就是和亲 , 直到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这种和亲政策 , 开始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 。
所以审望汉朝的边防政策实际上不能带着惯有的眼光 , 如秦朝时期修筑长城 , 再让蒙恬带领30万大军驻防边境 。 但汉朝的边防力量起初实际上是非常薄弱的 , 这是因为西汉初期采取与民生息 , 无为而治的国策 , 因此历代君主不愿掀起大规模的战争 。
汉武帝即位以后采取主动进攻的军事策略 , 开始发起一次次针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 另一方面由于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 使得朝廷能够动员和直接控制的军队数量大大增加 。 汉朝的边防军采取的是轮换卫戍的模式 , 一个士兵自他23岁服役开始 , 第一年先在地方上充当地方兵 , 另一年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到京师或者边境服役 。
文章图片
【闲来读史|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看汉朝边防和军事布局,原创】汉朝兵役的特点是周期长 , 阶段短 , 一个士兵从23岁到56岁期间一直处于服役状态 。
这种高强度的服役周期在历朝历代都是很罕见的 , 《汉书·食货志》记载说:又加月为更卒 , 已复 , 为正一岁 , 屯戍一岁 , 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 , 循而未改 。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中就有诗句佐证说“十五从军征 , 八十始得归” , 这就属于更加极端的情况 。 说明在战时由于朝廷兵员紧张 , 士兵的服役周期会大大加强 , 人数不够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安史之乱中强行抓壮丁的情况 。
到了东汉时 , 汉朝的军制进行改革 , 地方兵也被废除 , 同时也取消这种正卒轮流戍边的制度 , 开始在全国实施募兵 , 由中央朝廷统一指挥和管理 。 不过到了汉朝中后期随着政治的腐朽 , 募兵制遭到破坏 , 很多军队沦为将军和官僚的私人部队 , 尤其是桓灵二帝时期 , 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 最终走向军阀根据的局面 。
- 读史十二年|像极了“神仙打架”,史上四场经常的名将对决:全是顶级名将
- 陶子读史|现在却被喊歪了,这个称呼在古代本是对男子的尊称
- 读史十二年|8岁落笔成文,是一代神童,24岁为李世民殉情,她5个月大就会说话
- 十二年读史|为什么遇到卖菜的妇人后,比干才真的死去,比干被挖心不死
- 读史十二年|袁天罡:都能做大官!三人走后袁天罡叹气,三人结伴找袁天罡算命
- 小白读史|那得要有多厉害啊,在唐代要能考中进士
- 读史|| 经典中国通史81,秦齐暴揍韩赵楚魏燕,并称东西二帝
- 夜读史书|突厥起源于哪里?是现在哪个国家?
- 深更读史|实力也不强,为什么野心这么大?,越南地盘也不大
- 读史三悟|刘邦没有做到,是不是刘邦不够宠爱戚夫人,戚夫人要刘邦废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