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大明到了朱棣时期 , 看似逐步繁荣 , 外部却危机四伏 。 明成祖即位时 , 蒙古已分裂为三部 , 鞑靼部、瓦刺部和兀良哈部 。 兀良哈部活动在西辽河、老哈河一带 , 靠近中原 , 力量也较弱 , 在洪武时即已归附 。 朱元璋在兀良哈部设立朵颜三卫 , 归宁王朱权统辖 。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 , 朵颜三卫立了大功 。 因此 , 明成祖便授予朵颜三卫的大小头目以军职 , 每年还给兀良哈部耕牛、农具、种子等 , 以帮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 兀良哈部一直和明廷保持着较友好的关系 。
【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文章图片
对明王朝来说 , 最主要的威胁就来自蒙古诸部 , 这是朱棣心头的一件大事 。 早期朱棣对蒙古诸部总的政策是:分化瓦解 , 抑强扶弱 , 恩威并施 , 维护均势 。 然而一旦固态政策失效 , 反弹的威力也极大 。
永乐元年(1403)九月 , 镇守贵州的总兵官顾诚在给朱棣的奏疏中 , 精辟地分析周边大势 , 建议对北边进行重点防御:“窃以为云南、两广 , 远在边陲 , 蛮贼间尝窃发 , 譬犹蜂虿之
毒 , 不足系心 。 东南海道 , 虽倭寇时复出没 , 然止一时剽掠 , 但令缘海兵卫严加提防 , 亦无足虑 。 惟北虏遗孽 , 其众强悍 , 其心狡黠 , 睢盱侦伺 , 侵扰边疆 。 经国远谋 , 当为深虑 。 ”
【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文章图片
他还在奏疏中建议 , 在北边关隘要“高其城垣 , 深其壕堑 , 屯田储积 , 操兵养马 , 以备不虞” 。 朱棣对顾诚如此成熟的战略眼光深为赞许 。 当时靖难之役结束不久 , 实力淡薄 , 朱棣希望边疆不要多事 。 因此 , 他也不主张轻易对漠北蒙古诸部用兵 。 他曾对身边的侍臣说:“至于外夷 , 但思有以备之 , 必不肯自我扰之 。 ”因此 , 他除了在北边加强防备以外 , 自己还经常驻守北京 , 称行在 , 并设立了一整套行政机构 。 这也就是后人所常说的“天子守边” 。 另外 , 明成祖对鞑靼、瓦剌诸部不失时机地抑强扶弱 , 在它们中间维持一种均势状态 , 使其难以对明廷构成威胁 。 对愿意和明王朝保持友好关系的蒙古诸部 , 明成祖都一律抱欢迎的态度 , 并极力对诸部进行和平争取 , 以维护边疆的安宁 。 只有当蒙古诸部之间的均势被打破 , 明王朝面临严重的威胁时 , 朱棣才参以大规模的军事远征 , 而武将出身的他对如何全方位处理 。
【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文章图片
从永乐初年鞑靼和瓦刺的情况来看 , 鞑靼的势力较强 。 当时鞑靼的可汗是鬼力赤 , 他并非元顺帝的后裔 , 而是通过篡权当了可汗 。 原来他们仍称元朝 , 史称“北元” , 鬼力赤废除了元朝的称号 , 改国号为鞑靼 。 永乐四年(1406),鞑靼发生内讧 , 大将阿鲁台杀掉鬼力赤 , 迎立元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 , 自任太师 。 尽管明成祖一即位就遣使通好 , 但鞑靼一直没有积极的表示 。 阿鲁台掌权后 , 与明王朝断绝了一切往来 。
鞑靼和瓦剌不断相互仇杀 。 朱棣看鞑靼势力较强 , 就着意支持瓦刺 , 借以牵制鞑袒 。 瓦刺在与鞑靼的争战中处于劣势 , 也迫切希望得到明王朝的支持 , 所以明成祖即位不久即来京朝贡 , 以后贡使往来不绝 。 永乐元年(1403)十月 , 鞑靼进攻瓦刺 , 被瓦刺部的马哈木打败 。 于是 , 双方都来入贡 。 这表明双方的势力已大体趋于平衡 。 但鞑靼的实力比瓦刺强大 , 很快又处于明显的优势 , 并打算南下攻掠 , 对大明的态度也渐渐不恭 。
【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文章图片
永乐三年(1405),朱棣听说鞑靼准备南下 , 命边关将士严加防备 。 他颇为自信地说:“狡虏情况固亦如是 , 谨吾边备 , 虏何能为!"果如明成祖所料 , 鞑靼见边境防守严密 , 没敢大举内犯 。
【爱历史】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此后 , 鞑靼的势力愈见强大 , 对瓦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 并不时南下侵扰 。 朱棣遣使责问 , 使臣反而被杀 。 于是朱棣在丘福北征失败后 , 自己亲自率兵进行了第一次北征 , 大获全胜 。 鞋靼的势力从此大衰 , 与瓦剌又维持了几年的均势 。 瓦刺势力渐强 , 想完全控制漠北 , 均势显然被打破 。
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又进行了第二次亲征 , 使瓦刺受到严重打击 。 这种均势一直维持到永乐末年 , 当朱棣看到鞑靼的势力又强大起 , 便又连续三年进行了三次亲征 , 从而使鞑靶的势力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