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最考智慧和人格的奇葩说这样上演( 二 )


砸瓮成了司马光人生中的第一个标签 , 估计很多人在介绍司马光时 , 都会补上一句:“喏 , 就是小时候砸瓮的那个家伙 。 ”
如果我们对于司马光的了解 , 仅限于他的砸缸故事 , 想必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一个机智敏锐、善于变通的人 。
然而 ,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 , 看待人物必须历史地、全面地看 , 否则 , 可是要看走眼的 。
【历史故事】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最考智慧和人格的奇葩说这样上演
文章图片
司马光图丨电视剧《清平乐》
真实的司马光其实是一个非常保守传统的人 , 甚至可以称其为严肃古板 , 而且是古板到让你望而生畏的那一种 。 然而 , 这也成就了他清廉正直的名气 。
而此时的宋朝 , 看上去歌舞升平 , 诗词曲艺文化鼎盛 , 更有一帮集文学家、官僚、思想家于一身的文官 , 但财政亏空、外敌侵扰、膨胀而低效率的机构、“冗员、冗兵、冗费”等问题 , 也到了需要他们拿出办法的时候……
王安石选择了改革 , 曾经的邋遢少年“材疏命贱不自揣 , 欲与稷契遐相希”——认为除了理想抱负 , 一切都与我无关 。
多年的执着躬行 , 他完成了县、州、路三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历练 , 在这些岗位上他不断实践自己的施政理念 , 为自己积蓄力量 , 一旦时机成熟 , 就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
而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这个“全文背诵默写天团” , 也带着各自的理解与理想上路……
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历史?浙江大学毕业、《宋朝进行时》创作者周吉老师说:
“给孩子听的历史 , 不只是故事 , 而是展示那个时代里活生生的人 , 以及背后的时代规律 , 才能让孩子感知历史背后的人文魅力 。 ”
我们的教科书 , 到底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从最近的教材插画争论来看 , 我们还是不能迷信 , 还是要看到孩子成长的需要 , 找到合适的方式 。
一直以来 , 对青少年层面的普史教育太教科书化 , 很多只是机械地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 , 而且很多还是孤立的几个小故事的排列组合 , 政治史排列在前 , 经济文化点缀在后 , 王朝更替 , 人物更替 , 如是而已 。
从表达方式上看 , 有的简单讲述而失去了感情 , 有的过于调侃而失去历史的厚重感 。
比如王安石变法这段历史 , 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比较复杂:王安石勇敢改革不一定都正确有效 , 而反对他的人 , 也不一定就是迂腐无能 。
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各有个性 , 彼此从友到敌 , 又能重归于好 , 见解不同之外 , 感情上却惺惺相惜……
【历史故事】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最考智慧和人格的奇葩说这样上演
文章图片
图丨电视剧《清平乐》
“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 ,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应该鲜活生动 , 有血有肉 , 他们有优点有缺陷 , 有时胸怀大志 , 有时私心作祟 , 一如你身边的张三、李四 。
不仅历史人物如此 , 一个王朝、一项制度、一个经济现象、一种文化形式都有他特定的产生条件和演进规律 , 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 。 ”
周吉老师写《宋朝进行时》 , 查遍了诸多宋史的资料 , 把历史中的人梳理出来 , 也把宋朝当成一个人的成长 , 让孩子们看到历史的鲜活与规律 。
为了让孩子们觉得幽默动听 , 他加入了一些写法 , 诸如“今语古用、反语、仿拟、夸张、引用、比方、征引、作者闯入”等等 。 前三季音频上线后 , 收到了孩子和家长的好评 。
历史知识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 , 除了告诉你过去发生的那些事以外 , 还可以告诉你如何看待历史事件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如何理解当时的制度背景 。
只有这样 , 孩子吸收的历史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 这个过程才能不枯燥 。
《宋朝进行时·第四季》重磅回归 , 把变法风云里的人与故事 , 还有背后的时代规律娓娓道来 , 让孩子们听得有趣 , 听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