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最近重读《论语》,又有不少新的感悟,也发现了很多从前忽略的细节,比如在《雍也》章里,孔子高度赞扬了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以前不太理解,现在来看其人确实高明,加深了我对世事和人性的理解,希望也对大家有所启发。
孔子|《论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文章插图
这个人叫孟之反,是鲁国大夫,此人的事迹不见于以后的正史,在《论语》里也只出现了一次,原文如下: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第六》孔子说:孟子反不夸耀自己,军队打了败仗溃逃,他留下来殿后,快进城门时,他却鞭打着马,说:‘不是我敢殿后啊,是我的马不肯快跑。’事情很简单:鲁国军队打了败仗,孟子反身为统帅之一,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而且留下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孔子|《论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文章插图
了解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胜仗容易打,败仗很难打。战场上的胜败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能打胜仗是一个将领的水平,但当败局已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士气瓦解,更能考验将领的智慧和勇气。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项羽和刘邦。项羽是英雄盖世的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刘邦相反,一辈子老吃败仗,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刘邦,因为他是一个打败仗的“高手”,这一点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得有点辩证思维才行。说回孟子反,军队溃败之际,他能组织军队有序撤退,自己还能亲自殿后,这个很不容易,不是能力和勇气兼备的人,做不到这一点。更难得的是,军队撤到安全地带后,他却快马加鞭赶到军队前面去了,然后还告诉别人,可不是我有多勇敢,是我的马太不给力了!
孔子|《论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文章插图
孟子反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很值得深思!孔子说他“不伐”,其实我看境界比这还要高。孟子反不光是不居功,他还主动要“低”下来,让自己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功劳。这说明他对世事、对人性都太了解了,俗话说得好,“不遭人忌是庸才。”一个能力、品德突出的人,即便不自我夸耀,也一样会受人嫉妒,给自己带来烦恼,甚至祸患。人生在世,要是没有能力、没有成就,自己觉得窝囊。有了能力、有了成就,又难免遭人嫉妒,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做人,实在不容易!那些做了很多事情、有了很大成就,还能不受人嫉妒,能像《道德经》说的那样,“和其光、同其尘”的人,其实是最最难得的。虽然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凤毛麟角,但是能接近一点,不也是人生的进步吗?
孔子|《论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文章插图
“孟之反不伐”的典故,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