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这家中国工业巨头凭什么?,从亏损几千万到年赚千亿( 十 )


在中国的电子管产业全军覆灭后 , 无人站在液晶面板的核心战场与外商抗衡 , 京东方孤独的站在这场比赛的中心 。
2008年下半年 , 业内所有企业都亏损 , 包括三星、LG、友达、奇美和夏普这些巨头 。 危机迫使国际巨头放缓脚步 , 而京东方却迎来了多年盼望的扩张机会 。 2008年12月的集团工作会上 , 王东升提出“化市场低谷为成长机会” , 京东方由此开始了逆势扩张之路 。
京东方上马高世代线 , 横空出世般改变了一切 。 2009年8月26日 , 京东方确认上马8代线 , 5天后 , 京东方8.5代线奠基仪式在京举行 。
京东方能够大举扩张的“本钱”不是资金 , 而是经过北京5代线发展起来的能力——后来她所有新建生产线的概念、设计基础、工艺组合和系统整合全部由自己完成 。 这种“本钱”为京东方赢得了包括资金在内的所有扩张资源 。
京东方上马8.5代线这一晴天霹雳 , 瞬间改变了所有玩家的心态 。 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 , 未等本国政府的正式批准 , 夏普、三星、LG等日、韩企业就以惊人的速度敲定了在华兴建8代线的计划 。 台商由于当局的阻隔 , 明面上否认“技术转移” , 暗地里却忙不迭在大陆展开工作 。
但是 , 无论是谁 , 都没有跑出京东方的速度 。
京东方开创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新模式:时值金融危机 , 地方经济需要创造产业 , 京东方是上市公司 , 向特定地方政府增发股票以筹集建设资本金 , 有了地方政府的背书 , 银行贷款和A股投资者便紧随其后 。
这个模式的形成 , 要从北京5代线的政府投资讲起 。 当年北京市政府借款28亿元给京东方以支持建设5代线 。 在后来遭遇困难时 , 京东方的管理层提出把借款转成京东方集团的股份 , 一方面可以帮助京东方渡过难关 , 另一方面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回收这笔资金 。 北京市政府同意了这个办法 。
事后证明 , 这笔投资对市政府来说是很划算的 。 除了由项目而得到的税收等收益(每年京东方5代线上交10多亿元的税款 , 上游配套企业上缴27.8亿元税款 , 还有采购等活动拉动的投资等) 。
2007年赢利后 , 京东方的股价从“债转股”时的2.72元涨到12元 , 政府在股价10元左右时将一半股权变现卖了20亿元 , 剩下的股权按现行市值也超过了25亿元 。
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政府 , 成为京东方最牢靠的创业伙伴 。 2008年3月 , 总投资34亿元的4.5代线在成都开建;2009年4月 , 总投资175亿元的6代线在合肥动工;2009年10月 , 总投资280亿的8.5代线在北京启动 , 这个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投资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 一年多花掉280亿 , 这个花钱速度比北京奥运还要快 。
合肥市与京东方的合作 , 是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 。
最初 , 京东方的一位独立董事把合肥市的一位官员介绍给了京东方高管 。 当时京东方决策者的心思还放在进入深圳的可能性上 , 并没把这个来访当回事 。 但当京东方高管应邀回访合肥时 , 却一下子被当地领导的态度打动了——厂址的土地已经准备好了 , 而且还有备选方案 。
评估之后 , 京东方的人发现合肥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位于长三角经济带 , 两个小时路程到武汉 , 三个小时能到上海 , 一个小时能到南京 , 覆盖全国国民收入60%生产总值的区域;更重要的是水、电供应充分 。
为什么合肥如此积极?
原因是 , 在过去10多年里 , 合肥已经集聚起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家电产业 , 但因技术含量不高而根基不稳 , 合肥市领导由此看到了发展液晶显示器工业对于保持家电基地的重要意义 。
为了这个项目 , 合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 , 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的领导都参与讨论 。 据说合肥市决心之大 , 甚至把地铁项目暂停 , 腾出的钱用于这个项目 。
2008年秋天 , 京东方与合肥市签订了建设6代线的资金框架协议 , 合肥市承诺出资60亿元 , 并承诺在增发不成功时保底9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