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我国文化的繁杂和厚重 , 在世界历史上面都找不到第二个 。 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发展、继承之后 , 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文化精华 , 到现在都熠熠生辉 , 并且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 。
而在这些文化精华之中 , 对联就是其中之一 。 这种讲究对仗、平仄和韵律的文字形式 , 最早是用来挂在门上用来辟邪和祈福的——也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春联 , 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 春联也演变成了如今的对联形式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早年间 , 对联一般是文人雅士们用来进行风雅活动的一个重要工具 。 读书人更喜欢用这种形式来“切磋”文法、知识储备等等 , 也因此传下来了很多佳话 。 据传 , 我国宋代的时候 , 一位寡妇说出了一边为“一人一碗一口锅”的上联 , 而一位秀才巧妙地说出了下联 , 让这位寡妇羞红了脸 , 想要嫁给他 。
秀丽有才的大家闺秀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宋朝的宋神宗年间 , 话说某地当时有一家富商 , 家里面在当地还算比较有钱 , 算是乡里的富商乡绅之类的 。 当时这个富人家里面有一个女儿 , 他们家的女儿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 平时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因为从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 , 这个小女孩儿就表现出了和其他孩子不同的聪明劲儿 。 因此当时这个富商家里对于小女儿也没有出现重男轻女的那种情形 , 而是竭尽一切资源和精力去培养这个小女儿 。
而这个小女儿也非常争气 , 平日里在家里熟读四书五经 , 在年纪稍长的时候已经能够出口成章了 , 和当时年龄差不多的男性基本上在文学方面 , 不相上下 。 当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这个习俗早在古代就有了 , 眼看着这家的女儿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因为在当时封建时期 , 人们还遵循着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的规则 , 所以这家的女儿还是遵从父母的意愿 , 让父母为自己选一个如意郎君 。
其实像这家的闺女这样文采斐然、相貌不凡的女孩儿 , 在十里八乡还是不算多的 , 并且她们家里嘉迪也非常厚 , 这也就是得在小女孩刚刚16岁的时候 , 就有无数的没人来他们家里提亲 。
在这众多的年轻男子当中 , 这位女子的父母为她选中了一个如意郎君 , 她的夫君是当时在军中打仗的军人 。 刚刚结婚后 , 夫妻二人举案齐眉 , 琴瑟和鸣 , 夫妻生活非常和谐 , 羡煞旁人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如果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一直过下去倒也没什么事 , 但是她的夫君毕竟是一名军人 , 所以极有可能会上战场打仗 。 终于 , 有一天国家开始战争了 。
丈夫没有办法 , 军令如山 , 不管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么的柔情蜜意 , 在接到命令之后 , 丈夫还是要立刻去军营里面报道 。
结果丈夫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 因为在战场上受了伤 , 伤是非常重 , 结果在回家的途中还没有见到妻子 , 就已经不治身亡 。 这也就导致这家的闺女年纪轻轻 , 和丈夫还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 就已经成为了一位寡妇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秀才妙对赢芳心
虽然当时这位寡妇家里人对她还是挺不错的 , 但是当时整个宋朝的社会风气跟其她的封建王朝时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还是重男轻女 , 所以她一个刚刚结婚就死了丈夫的小寡妇在当时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
并且自古以来我们遵循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儿 , 就像泼出去的水 , 所以她在结婚之后就不再属于自己原来的家庭了 。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寡妇就依靠自己在小时候学过的一些针线活来养活自己 , 如果没有很紧急的情况 , 她是不会求助于别人的 , 毕竟在那个时候名声要比什么东西都要重要 。
【历史故事】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想要嫁
文章图片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劝这位寡妇再找一个人家 , 毕竟丈夫去世的时候 , 她年纪还是非常小的 , 但是在丈夫生前两个人的关系就非常好 , 并且在丈夫去世之后 , 她也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 所以长久以来这位寡妇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过 。
某一年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 , 虽然这位寡妇是自己一个人在家 , 但毕竟是读过书的女人 ,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 , 她也想在门上贴一副对联 , 然而她自己一个人看到家里如此凄凉 , 就是她孤身一人 , 所以心里面也非常难过 。 因此她在大门上她只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 就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一人一碗一口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