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人用那么难懂的文言文,原因原来是这

【历史故事】古人用那么难懂的文言文,原因原来是这
文章图片
今天想大家一个问题 , 古人用的文言文实在难以理解 , 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本也很高 , 难道他们无法创造出如今天一样简单的语言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 , 但也出乎意外 。
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 理由也很简单 , 因为他们用的口语都是很今天一样简洁明了的 。
那么 , 为啥古人一到书面用语的时候就要写"文言文”呢?
大家还记得背过的《出师表》吗?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 盖追先帝之殊遇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
【历史故事】古人用那么难懂的文言文,原因原来是这
文章图片
大家没学过的话 , 看得明白吗?
比如第一句 , 翻译成大白话不就是"先帝革命尚未成功就死了”吗?
益州疲敝?不就是我们蜀国这个地方现在国力薄弱、处境艰难吗?
大白话看着多痛快……
还有比如常见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翻译成白话 , 不就是"如果连这个都能容忍的话 , 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那为啥不统一成简单的口语化用法呢?
聪明的你读到这里 , 有没有发现文言和口语相对来说有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
是什么呢?
那就是字数的多少 。
【历史故事】古人用那么难懂的文言文,原因原来是这
文章图片
同样的意思 , 文言明显字数要远少于口语 , 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 。
正是由这个区别 , 我们才能推理出文言文存在的必要是啥 。
到底是啥?这个"必要”逼迫古人在写字的时候要尽量的少用字数 。
那么 , 原因你想到了吗?
说出来很简单——就是古时候用的"纸”太贵了……
更确切的说 , 是"竹简”太贵了 。
正是由于这个载体的昂贵 , 古人必须用最少的字来表达确切的意思 。
其实 , 就像是早期的电报 , 按字收费哦 , 你自然要省着点字数发吧……
明白了吗 , 是由于古代文字载体的客观限制 , 导致了文言文的产生 。
你再想想极端一点 , 更早的时候 , 古人是在哪里写字的?
在龟甲上 , 那个地方更小 , 所以只能用甲骨文来实现了——简单的笔画 , 连字都没有 。
其实实在是没地方写啊 。
而且 , 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后来的竹简 , 在古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 并不像今天随手可得 , 这就要求他们更加要省着用 。
而且的而且 , 这些载体还有一个更要命的特点——就是太重了 。
你要把大白话都写到龟甲或者竹简上 , 你试试抱得动不?
明白了吗?
不要再抱怨文言文难学了 , 不要再质疑古人的智慧了 , 存在即合理 。
【历史故事】古人用那么难懂的文言文,原因原来是这】好好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