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到来,跟端午节相关的历史知识还是要学习一波的,大多数一提到端午节,必然要提及屈原,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屈原在汨罗江自尽以后,当地百姓闻讯后争相划船前去营救,又担心江里的鱼吃了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将米团投入江中,喂饱它们,前者成为端午划龙舟的标志,后者成为吃粽子的由来。
文章插图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很多端午习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据专家学者考证,屈原与端午节的联系是在南北朝时期的神话志怪小说中出现的,后来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不管端午节与屈原是怎样的关系,都无法否定屈原的伟大成就,作为最早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屈原的《离骚》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很高,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尤其深刻,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有人因此问道,假如当时屈原不投江,历史将会怎样的发展?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历史创作者,纵横表示,其实屈原之所以投江,就是因为不受重用,如果重用他,他也不会投江,那么,为何楚怀王会不重用屈原,还要将他流放呢?其实早期的时候,楚怀王很信任屈原,年纪轻轻就让屈原当了大官,主持楚国的变法,应该说屈原的变法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也因此得罪了很多贵族,要说大多数触及贵族利益的变法,出发点应该都是不错的。
文章插图
但屈原最终还是被楚怀王疏远,他的变法也就失败了,主要原因是遭受贵族集团的疯狂反对,其实在楚国变法本身就困难,像吴起这样的改革家,曾经帮助楚国取得重大改革突破,结果在楚悼王去世后,也遭到旧贵族的反扑而惨遭杀害。相比于吴起,屈原好像只是被楚怀王疏远,相比之下,可能屈原的改革本身并没有取得重大的成果,换句话说,得罪的人不够彻底。
文章插图
在自己流放的过程中,屈原在《离骚》中抱怨楚怀王,说其他的大臣诋毁他,听信大臣的谗言,最终将其流放,屈原很气愤,将这些东西全部写道《离骚》中,为后世的人所赞颂。屈原被疏远到最后流放是因为极力劝阻楚怀王不要与秦国联盟,而应该与齐国联盟。当时张仪前来游说楚王,只要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六百里土地,屈原极力反对,因此被楚怀王流放,而与齐国闹掰。
文章插图
结果在楚国与齐国断交之后,秦国却耍起了无赖,张仪说只答应给楚国六里地,因此秦楚交战,其实后世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的了解,多多少少受到一本叫做《战国纵横家书》的影响,甚至是《战国策》和《史记》这样的史书都来源于此书,但是此书主要就是给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比如苏秦、张仪等人吹牛的,以兜售自己的学问,实际历史应该有夸张的成分。比如其中一篇《触龙说赵太后》,过分的抬升了触龙的重要性,因此,以这个角度来说,楚国败于秦国全部归结于张仪的欺诈是说不通的。【 战国时期|如果屈原没有投江,历史是否会改写,楚怀王听他的也打不过秦国!】
文章插图
谁都不是傻子,纵然张仪巧舌如簧,如果许诺给地而不给,那么楚国必然会打他,这很正常,战国时期尔虞我诈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楚国在进攻秦国的时候在丹阳被打败,最后不得不割让土地给秦国。这个事情其实不能赖楚怀王,秦赵之间闹掰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这一次输得实在是太惨,总体上而言,如果总结楚国这次失败,不单单是外交上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军事实力的不行,所以,不能将军事上的惨败,过多地从外交上找原因。
文章插图
此后秦国与楚国多次交战,楚国都大多以失败告终,后人写史通常将其归咎于楚怀王昏庸无能造成的,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写史的目的是劝告当时的执政者要勤政爱民。比如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皇帝看的,告诉皇帝执政得失,在他们的笔下,历史上的失败者都是昏庸无道的,而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勤政爱民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秦国商鞅变法后快速强大起来,在军事扩张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如果一个人手里是一个王四个二,人家怎么出不是赢,楚国的遭遇就是国力上无法与秦国抗衡。
- 国字山|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 齐刀币|山东淄博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 射雕英雄传|如果杨过是由郭靖亲自教授武艺,结果会怎样?
- 尊严|再读《白鹿原》才懂,一个人如果失去尊严,将有多可怕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发现距今5000余年仰韶文化时期遗存
- 战国玺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篆刻作品《初心》首次获得国家版权登记
- 手抓饼|鲜虾酥皮卷
- 贾敏|黛玉之母贾敏还有其他姐妹吗?如果有,她们都嫁给了谁?
- 冯公子|如果不是贾雨村,而是清官义士,他能有办法救香菱吗?
- 原典|叶锦添:如果真爱传统文化,不妨去触碰“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