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项|五大亮点感官齐开,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样观展!( 二 )


展项|五大亮点感官齐开,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样观展!
文章插图
“初心的守护”则讲述了中共早期党员张人亚与父亲张爵谦数十年的生死接力守护。正是在父子两代人的精心守护下,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珍贵文献得以躲过白色恐怖与日军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能重见天日。张人亚保存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已经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封面上那枚长方形深蓝色纪念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 清晰可见,正是这段故事的印证。“最初,这个展项只设计展示红、蓝两本《宣言》,后来,决定尽可能增加文物的分量,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张玉菡介绍,正是经历这样反复地思考和斟酌,最终决定把馆藏的72部《中共产党宣言》全部展示出来。同时辅以多媒体技术手段,完整、深入地讲述红色故事。
亮点三:真!裸眼3D全息投影
在“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部分,《开天辟地大事变》展项运用沉浸式影片与实景还原相结合的手段,带领观众回到了那个年代。
中国向何处去?谁能救中国?这是一个多世纪前,无数仁人志士苦苦的追问与求索。
“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们,汇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参加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灯光亮起,帷幕拉开。旁白声中,影片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重温烽火岁月。
展项|五大亮点感官齐开,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样观展!
文章插图
百年前石库门客堂间,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也被实景还原:客堂间内,一个长方形餐桌,十几把圆形椅凳。旁边还有通向二楼的狭窄楼梯。通过全息裸眼3D技术,与会者“穿越”而来,齐聚在会议桌旁,共商大计。
“我代表共产国际来到此次会议”“我先来讲讲湖南的情况”“我也来说说北京的情况”……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大会听取了各地党组织的汇报,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代表们仿佛就置身于观众眼前,商讨着建党大业。
展项|五大亮点感官齐开,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样观展!
文章插图
“身临其境”是这一展项的关键词。“建党部分是整个展览的核心,因此我们在设计之初就一直思考如何呈现。”周峥介绍,在这一部分中,前半部分着重介绍了13位参会代表。顺着逻辑线往下,这部影片详细讲述了会议的过程:会议是如何召开的,形成了什么样的决议、什么纲领文件。浓墨重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结合幻影成像、全息裸眼3D技术,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在中共一大会址,通过实物还原当时的场景,但场景是固定的。现在,新技术赋能场景,动起来的互动体验也是展览的精华所在”。
亮点四:燃!数字动态沙盘复刻“光荣城市”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上海,一座光荣之城,612处红色遗址遗迹遍布于街头巷尾。
展项|五大亮点感官齐开,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样观展!
文章插图
“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部分的数字动态沙盘“光荣之城”,以声光投影于沙盘,勾勒出散布于上海这座红色之城的点点星火。
基于党史考究,沙盘以20世纪三十四年代上海城市区域的地图为底图,合成为矢量图,还原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风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拉开帷幕,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中央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就此焕然一新。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辅德里召开,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广吉里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一座座石库门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根脉。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数百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旧址遗址在无数小片拼合而成的物理沙盘上一一展现,一一叠加,红色足迹遍布大街小巷,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亮点五:暖!文物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在“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部分的陈列柜里,有一只这样的白布书包:书包上,密密的针脚,绣着一架神气的飞机。一旁的红字,绣着“干云而上”,道尽了母亲对幼子的期许:存高远之志。这是1935年,陈赓夫人王根英烈士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中亲手缝绣的,从狱中寄给年幼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