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的上海人经常去哪“白相”?很多老上海人都会脱口而出——“大世界游乐场”,这座现在位于西藏南路、延安东路转角处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是好几代上海人共同的回忆,“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这句话,足见当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它的精彩↓
文章插图
上海大世界的三次转变
先来说说它的“外貌”,以时间为脉络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现在的大世界夜景
基本雏形期。1917年,建成之初的大世界游乐场,外观是一栋三层楼,实际只是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一楼是由原木搭建的戏台和共和厅茶厅,空地为溜冰场和跑驴场,也是表演的主要舞台。二楼则是说书台和杂耍台,所谓三楼其实包括三个观景的四方亭子。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1917年大世界的样貌
扩建提升期。1918至1922年间,场内新设了乾坤大剧场,成为馆内内部最大的剧场,专门用于京剧演出。另外还新增了很多地方剧场,如昆剧、影戏、滩簧和苏摊等,这一系列扩建使得场所规模和档次有了很大提升,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20世纪20、30年代大世界
转型定位期。1927年,游乐场将原来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改建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楼房,底层为欧式风格,二、三层为中国传统式样,尤其是那座巨型塔楼,现如今已成为大世界标志性的建筑。游乐场内部的剧场设置,采用了当时较新的舞台结构。同时,在一楼的表演场与各层剧场之间,架设了天桥和回廊,既增添了结构布局的美感,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当时上海的游乐场中为首创。
“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上海大世界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20世纪50年代大世界表演杂技汽车走壁
有听头:当时大世界的游乐项目,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为主,在初创时期,共计有二十多种表演类节目,既有越剧、扬剧等地方戏剧,也有三弦拉戏、太平歌词等特色戏种,可谓是百戏杂陈的戏剧集合。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20世纪50年代大世界中央露天广场观看演出
有看头:随着剧场规模和种类的扩充,游乐场的表演项目也逐渐增多,后来又相继添加了海派魔术以及滑稽剧、独角戏和说唱弹词等,让游客一饱眼福。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20世纪60年代哈哈镜
有玩头:为了吸引年轻人前来光顾,还引进了高空飞船、机器跑马、高椅旋转、高轮升转和秋千荡船等项目。这些游乐项目对于当时的上海市民而言,很多都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花样,自然会有很多人前来一睹真容,或者亲自体验一把。因此,大世界游乐场开业后生意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上海诸多游乐场中的标杆。
保留历史风貌,提升建筑格调
如今的“大世界”已走过了100余年的历史,她就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上海这座光荣而伟大城市的变化。2017年为庆祝大世界百岁生日,完成了大规模的修缮工作。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大连廊修缮前后对比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修缮前的马赛克地面、踢脚、柱托情况
【 上海博物馆|建筑可阅读:承载上海人回忆的大世界,华丽变身后光彩依旧!】
文章插图
图片说明:按原样修复后的马赛克地面、踢脚、柱托
在专业团队的多次规划、论证下,“大世界”经过了一系列精心修缮,为市民展现了一座原汁原味的“大世界”。建筑外观保留了原来的浅乳黄色,建筑重点保护部位,如现存梁饰、门套、地面马赛克、水磨石踏步等,统一进行原样复刻,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提升了建筑的格调。窗户还原成了老式的木质窗框,流露出浓郁的海派建筑气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赵丰|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旅商共建博物馆落地杭州
-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3月1日起恢复开放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杭州|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旅商共建博物馆落地杭州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蔚晓贤|快讯|风筝博物馆闭馆改造提升,3月18日重新开放
- 上海市|彝家火腿香飘四方
- 花青素|澳洲红宝石“胭脂女王李”果季启动仪式于上海成功举办
- 李子|澳洲红宝石–“胭脂女王李”果季启动仪式于上海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