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封建迷信,还是算一种传统民俗,在晋南农村老人去世后,至今还保留着土葬时用陶罐陪葬的风俗,有人把它叫做“发罐”也有人把它叫做“凉饭罐”,里边放入面粉用温开水搅拌,祭奠完后的剩饭也倒入其中,上边用一个大馒头封口,并且插上纸花装饰,而后伴随着这棺材一起埋入地下,寓意后辈发财兴旺。奇怪的是风俗习惯依然,可是很难见到制作陶罐的地方,甚至也不曾听闻陶罐出自何处。摄影师很喜欢民俗纪实,在黄河岸边打听到了一位加工土陶的老手艺人黄师傅。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老人家名叫黄茂林,今年78岁,村子里的人习惯称呼他老黄,他对此毫不介意,无论是老少都是这样叫他,甚至56岁的徒弟潘有刚也是如此称呼他,潘有刚没有跟老黄学过土陶制作,据说是另有师傅,只是在16年前二人搭班结伙一起制作土陶才走到了一起,因为老黄年长干的技术活,自然而然老黄就算是他师傅了。我们见到他们的时候二人正在搬运做好的陶罐,寒暄过后,便接受了潘有刚的建议,称呼他们为老黄,老潘!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老黄告诉我们,听村子里的老人们讲,土陶的手艺是在清朝年间的河南逃荒人所传,具体时间谁也说不清,大体有100多年的时间了,刚开始河南人在黄河岸边打土窑加工土陶为生,随后将技艺传授给了村民,历经数代,在他的记忆里上个世纪集体经济时期最为鼎盛,村子里建有陶艺加工厂,产品远销晋陕豫金三角地区,他也是那个时候学会的手艺,后来土地下放村民们各自在家中开起小作坊,数量多达40多家,这些年随着社会发展,村子里就剩他和另外一个小作坊了。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从前土陶作坊以生产生活用品的大瓮,大缸,盆罐碗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用品已经被很多的新型材料所取代,瓮钢和盆碗便没有了市场,只有罐罐作为一种丧葬品才得以保留下来。当地人习惯把这些个陶制品叫做“瓦盆瓦罐”,土陶的叫法有点高大上,老黄和老潘平时还是说“瓦盆瓦罐”,甚至老黄很直接说就是专给死人烧罐子。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当地人做土陶一直恪守河南师傅传下来的方式,就是两个人配合制作,不但加工方式不变而且产品也没有升级,老黄说几百年了墨守成规,这可能是瓦盆瓦罐走向没落的必然结果,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创新的意识了,干了40多年都是如此。老潘说听说黄河对岸有个地方,人家思想解放,调整了产品种类,把土陶制品已经升级成了工艺品,每年能赚很多的钱,他早就想去看看,可是农活忙一直没有成行。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两位师傅在外边转运完加工好的陶罐,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老潘说休息一会吃点馒头,然后开始制陶罐,老黄说今天中午来就没有带馒头,他就不吃了坐着休息一会,Z老师把我们带来的砂糖橘送给他们吃,又递上香烟,他们就这样坐着边吃吃橘子边抽烟,老潘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把他带来的馒头一直也没有拿出来。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
文章插图
半个小时后他们准备开工了,老黄坐在工作台上换上了穿了3年的“工作服”,他说这身都是以前的旧衣服,农村人从不浪费,要物尽其用,脚上的布鞋是老婆给他做的,在土窑洞作坊里很合适,现在的塑料鞋粘泥太厉害,还是老婆做的鞋穿着踏实!
话题又回到了老黄的土陶生涯,他说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1亩三分地,大家都在用心经营苹果园,前些年收入相当可观,后来全国苹果面积增大,当地的苹果价格一路走低,大家都另谋发财门路,年轻人们看不上这下苦不赚钱的老手艺,都走出了农村,自己年纪大了打工做生意都干不来,索性继续在农闲季节做着土陶,赚几个钱算几个。
大爷|农村大爷有门怪生意,专为死人烧罐子,干了30年不让孩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