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二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文章图片
关羽兵败 , 吴军追击 , 关羽被杀 。
此战的结果是:魏国之围解除 , 东吴得到实惠 , 落了荆州 , 蜀国损兵折将 。
但是如果到此为止 , 也不算最坏 , 可是事实并没有这样 。
关羽死了 , 刘备怒了 。
人一怒 , 就容易冲动 , 别看刘备那么大年纪了 。
赵云劝不住 , 诸葛亮也劝不住 , 谁也劝不住 , 那就只能任由刘备去了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文章图片
听说刘备要来打架 , 孙权慌了 。
孙权刚得了好处 , 按说应该得意忘形呢 , 但是这小子从小就沉着镇定 , 所以他听说刘备来打 , 心想这刘备真是老糊涂了 。
刘备糊涂 , 他不糊涂 , 他立即派遣使臣降低身姿去给刘备说好话希望得到谅解——“咱俩还做好兄弟!”与此同时 , 诸葛瑾也专门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 分析利弊 。
可是 , 刘备看罢直接丢到一边去了 , 继续调兵遣将 , 攻打东吴 。
孙权一看 , 这咋办?老刘是铁了心要给我干架了 。 可是 , 既然非要干 , 那我也不怕 。 可是 , 打 , 需要讲个策略和法子 。
这个万全之策就是 , 一边选一个杰出的将帅去统兵御敌 , 一边赶紧排个能说会道的使臣去曹魏那边装孙子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文章图片
于是 , 孙权的使臣就带着礼物(此礼物指的是被关羽俘虏的魏国大将于禁)来到了曹魏皇帝曹丕那里 , 一边夸曹丕英明神武 , 一边表达愿意俯首称臣 , 言辞凿凿 , 态度诚恳 , 一不留神儿 , 真就相信了孙权的“真心实意” 。
曹魏群臣听罢 , 个个开心得不行 , 这个曹操用了几十万大军都没搞定的东吴 , 竟然这么容易就成了曹魏的属臣了 。 若真如此 , 天下就剩偏下一隅的弱蜀 , 那么统一天下 , 岂不近在咫尺了?
可是 , 就在群臣都在恭贺 , 就算没有恭贺 , 也表示沉默的时候 ,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 他对曹丕说了这么一段话:
“孙权无缘无故对我魏国投降 , 必定是遇到了极其危难的事情 , 之前孙权杀关羽 , 刘备与关羽情同手足 , 岂能没有反应?他必会兴师问罪于东吴 , 如今东吴遭遇强敌 , 举国惊慌不安 , 本该举兵应敌 , 又恐我魏国从北方趁机进攻 。 所以 , 孙权才降低身段委曲求全向我魏国称臣 , 如此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可以免除我魏国突袭的忧虑;
其二是可以借魏国为后援 , 稳定东吴国民之心 , 激励东吴军中士气 , 增加东吴整体气势 , 凝聚力量专一对付蜀国 。
如今这天下之地 , 魏占十之有八 , 蜀、吴各占一州 , 依山傍水 , 有急情则结盟而互相救援 , 这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 但今天他们却相互攻伐 , 实在是自取灭亡、天要亡他们啊 。 如今这种局面 , 我们应该大举出兵 , 渡江长江进攻吴国 , 蜀国攻打东吴之外围 , 我则攻东吴之内地 , 东吴必亡······”
曹丕听罢 , 却说了另外一番道理 , 说:“不如接受了东吴的投降 , 然后攻打蜀国 。 ”
但是这位谋臣反对说:
“魏国与蜀国距离遥远 , 中间道阻且险 , 若闻我攻打 , 其则退军 , 我们的军队却还没有到达 , 等于白出兵 , 毫无意义 。 如今刘备对吴用兵 , 是盛怒之下的用兵 , 必伐之 , 不伐不罢休 。 故此若闻我攻吴 , 则知吴必亡 , 将会更加用力进攻 , 以图与我争割东吴地盘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刘备是难以改变计划控制自己的盛怒去挽救东吴的(赵云、诸葛亮等蜀之重臣劝谏不要对东吴用兵 , 刘备不听 , 反怒 , 便可见一斑 , 刘备之怒不可控 , 对吴用兵不可变) 。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文章图片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 , 这位谋臣之分析 , 可谓是入木三分 , 透彻至极 。
能出如此狠辣计谋 , 且对人之性格、特点分析如此之透 , 三国时期 , 除了郭嘉之外 , 鲜有人可做到这一步 , 即便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也略逊一筹(在此并非贬低司马懿 , 而是因为人之才干各有长短 , 司马懿擅长的是政略算计 , 尤其其城府之深、韬晦之术在三国可谓是无人可敌 。 当然 , 司马懿的军事、政治才干 , 在三国也是罕见的 , 综合实力比诸葛亮强 。 该篇所侧重 , 以单论军事计略 。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为何没有实现统一?
文章图片
言归正传 , 给曹丕献计者——便是刘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