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晚清名臣的侄孙把家藏古董全捐给国家

晚清政府腐朽不堪 , 对内不能压制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的反抗 , 对外屡次输掉鸦片战争 , 引得西方列强群狼环伺 , 个个都想到中国来割上一块肉 。 在依靠满蒙武力不能平定乱局的情况下 , 满清政府不得不启用汉人练兵 , 以为国用 。
特别是在蒙古最后的悍将 , 铁帽子王曾格林沁被捻军斩杀之后 , 满清政府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仪仗的满族或者蒙古族的领兵大将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汉臣在朝廷的允许下开始在家乡操练兵勇 , 开始了晚清朝堂上的汉人大臣崛起之路 。
【历史故事】晚清名臣的侄孙把家藏古董全捐给国家
文章图片
李鸿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走向了人生巅峰 , 他科举中试后就拜到了曾国藩的门下 , 然后又回到家乡编练淮军 , 最终凭借着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取得了赫赫战功而开始崭露头角 , 文武并进 , 一步步地走上了晚清政府的巅峰 , 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
李鸿章权倾一时 , 但是他的后人却很少涉足政界 , 而是大多都经商 , 并且收获了大量的财富 , 甚至他有一个后人还将家中珍藏的古董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
后世子孙
李鸿章的后人不乏一些名人 , 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张爱玲了 。 张爱玲是李鸿章曾外孙女 , 也是民国以来十分出名的女性作家 , 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 , 说出了“出名要趁早”的名言 , 激励了一批批的年轻人 。
李鸿章的三个儿子大多都经商 , 长子李经方虽然在李鸿章的严格教育下勉强从政 , 担任过驻英国的大使 , 但是李经方可能的确不是做官的材料 , 在大使的任上郁郁寡欢 , 最终选择了弃官而去 , 开始在海外经商 , 一样生活富裕 , 过着富足的生活 。
【历史故事】晚清名臣的侄孙把家藏古董全捐给国家
文章图片
俗话说 , “君子之泽 , 三世而衰 , 五世而斩 。 ”李鸿章贵为满清的北洋通商大臣 , 又一手操办了北洋水师 , 可以说是晚清第一人 。 他的一生虽然饱受争议 , 签下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 , 背负了许多的骂名 , 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勤勉的“裱糊匠” , 努力的修缮着大清这间破屋 。
“宰相合肥天下瘦 , 司农常熟世间荒 。 ”李鸿章虽然去世 , 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恩泽 。 其三个儿子自不必说 , 即使是他的侄孙李荫轩也受到了身为李氏家族后人的优待 。 从小家境优越 , 生活无忧 。
李荫轩 , 1911年出生于大上海 , 这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满清统治的一年 , 李荫轩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 , 十分的喜爱读书学习 。 等到稍稍年长的时候 , 对古玩珍藏产生了兴趣 。
十几岁的时候 , 李荫轩就开始收藏历代的钱币 , 尤其是获得了邓秋枚的藏品后更是放开了自我 , 一发不可收拾 。 他大量的收集中外的货币以及徽章 , 最高的时候竟然达三完枚之多 。 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钱币 , 更是他最喜欢的藏品 。
【历史故事】晚清名臣的侄孙把家藏古董全捐给国家
文章图片
李荫轩虽然是李氏后人 , 但是他为人十分的低调 , 不愿意顶着祖辈的光环过日子 。 尤其是不愿意外人喊他李大少爷 , 为了安静地从事自己的收藏工作 , 李荫轩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 , 化身为名叫“包申甫”的苏州商人 。
在那些并不太平的年代 , 经常会有一个衣着优雅 , 谈吐得体的商人出没于古董行 , 而且此人眼光十分犀利 , 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 。 这便是包申甫 , 也就是李荫轩 。 他的这段经历常常被后人看做小说中的主角一般人物 , 精英而又优雅 , 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十分得体 , 是一个标准的儒商 , 令人敬重 。
命运波折
李荫轩一生痴迷古董和收藏 。 最开始李荫轩热爱古钱币 , 到了后来 , 他又痴迷上了青铜器 。 但是青铜器是大件物品 , 不论规格体积还是其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是巨大的 , 一般人很少有实力收藏这些珍宝 。
李荫轩由于家世的良好和便利 , 也涉足了青铜器的收藏 , 一下子就收藏了两百多件的青铜器 。 他还给自己布置了一间工作室 , 并命名为“玄青草堂” 。 从字面上足见李荫轩的低调和实在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他的收藏虽然很多 , 但是能够进入他工作室的只有寥寥数几的几个老朋友 。
【历史故事】晚清名臣的侄孙把家藏古董全捐给国家
文章图片
中国钱币学社的创始人马定祥 , 早年在上海市开设了一家“祥和泉币社”的古玩店 , 李荫轩也是那里的常客 , 只是李荫轩依然使用的化名“包申甫” 。 两人经常交流收藏的心得和鉴定新品 , 有时候甚至也为了一小块的钱币而争来争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