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二战前夕,英国为何实行绥靖外交?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 , 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 英国的经济实力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
在整个30年代 , 英国的军备收到了政治、外交与军事政策的影响 , 发展缓慢 , 不得不实行绥靖外交 。
1935年3月 , 纳粹德国公布重整军备宣言 , 公开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 。 但在英国 , 和平主义者却举行一场由国际联盟协会、新联邦社等和平主义团体发起 , 并得到工党和自由党的和平主义议员支持的全民和平投票 。
【爱历史】二战前夕,英国为何实行绥靖外交?
文章图片
全国共计1150万人参加了和平投票 。 他们提出:全面裁军和废除航空部队 , 要求用非军事性的经济制裁方法来阻止战争的爆发 。
由于国际形势日益恶化 , 英国军方于1935年提出有限的重整军备计划 。 此时已担任国民内阁首相的保守党领袖鲍德温仍告诉英国选民们:“我向你们保证 , 不会有任何大规模的军备 。 ”一时间 , “避战求和”成为英国全国的行动准则 。
但是 , 到了1936年11月 , 鲍德温却语出惊人 , 认为阻碍1934年和1935年推行一项规模庞大的重整军备计划的 , 却是群众舆论 。
当时的欧洲与世界局势不断恶化 , 虽然英国当局也日益意识到法西斯国家的威胁 , 但其对外政策却一如既往 , 直至二战爆发 , 对法西斯国家的战争威胁都没有作出有力的反应 。
1935年3月 , 面对德国公开宣布重整军备 , 英国当局非但没有采取任何抗议行动 , 反而于同年6月与德国签署《英德海军协定》 。
协定主要是:德国海军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数的固定比例为35∶100 。 可是另一项协定规定 , 德国的潜水艇可占英国全部潜水艇的45% , 在紧急情况下 , 可提高到100% 。
希特勒彻底打破凡尔赛条约束缚 , 开始着手扩充军备 。
同年12月 ,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 英国不对其采取有力的制裁措施 , 原因竟是担心失去意大利这个盟友 。
【爱历史】二战前夕,英国为何实行绥靖外交?
文章图片
随着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张 , 英国再也难以维持欧陆“均势”的政策失 , 开始推行绥靖政策 。
1937年5月 , 张伯伦任英国首相后 , 随即向议会宣称 , 本政府的政策 , 是“对全世界实行绥靖政策” 。
其实 , 张伯伦已意识到纳粹德国的食言而肥及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 早在1937年3月 , 刚出任首相的张伯伦 , 就在给美国财政部的摩根索的信中称:德国决心使它自己强大得没有人敢于抗拒它所提出的不管是对欧洲的还是对殖民地的领土要求 , 既然它存心如此 , “就不大可能同意有损于其既定目标的任何裁军计划” 。 只有在德国相信它的努力将遭到优势兵力的抵制时才能有所收敛 。
虽然如此 , 为达到避战目的 , 张伯伦政府对外政策的核心主要是:有必要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欧洲的问题 。
为实现对德绥靖的目标 , 张伯伦与希特勒会晤 , 当然他还没有忘记意大利 。 1937年7月 , 在给墨索里尼的私人信件中 , 张伯伦进一步确认1月达成的英意地中海协定的原则 。 次年初 , 他建议与意大利会谈 , 解决两国间所有争论 , 且不顾外交大臣艾登反对 , 于4月16日缔结英意协定 , 确认并划定两国在整个地中海和中东的权益 , 还承认意对阿比西尼亚的占领 , 以此换取墨索里尼在“总解决”中的默契与回报 。
1938年3月 ,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 张伯伦认为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 很快 , 希特勒又开始入侵捷克苏德台区 。 而张伯伦却将此看作是通向欧洲问题总解决的可能入口 。
【爱历史】二战前夕,英国为何实行绥靖外交?
文章图片
同年4月 , 张伯伦在向选民们演讲时说:“我国人民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财富 , 应当用于减轻人民的苦难……一想到这些财富竟然要耗费在建造战争武器上面 , 我就感到那是令人厌恶和值得诅咒的事情 。 ”
【爱历史】二战前夕,英国为何实行绥靖外交?】随着捷克危机加剧 , 张伯伦乘飞机三赴德国与希特勒谈判 , 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让步 , 最后上演慕尼黑丑剧 , 将英国的绥靖主义推到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