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人只需用订单号联系平台客服 , 就能拿到卖家的实名个人信息 , 即便告到工商部门、法院后 , 大多数县、镇法院的受理费也仅需10元~50元不等 , 如果胜诉 , 这些费用最后都由商家来承担 。
如果遇上不愿妥协应诉的商家 , 职业打假人就会耍起“无赖”嘴脸 。 商家来了法院 , 打假人就撤诉 , 过两天又起诉 , 反复磋磨下 , 折腾不起的商家只能息事宁人 。
更无下限的是 , 不少职业打假人 , 除了自己撸钱撸货 , 还会找商家进行“深度沟通” 。 只要商家愿意每年上缴“保护费” , 就指导他们如何防御打假 , 免去后顾之忧 。
表面上打的是假 , 实则玩的是诈骗套路 , 这种赚钱思维 , 称得上是“一箭三雕” 。
以上种种 , 已不足以用“道德沦丧”来形容 , 而是纯粹的恶 。
03
国家重拳出击严打
职业打假穷途末路
不在沉默中爆发 , 就在沉默中消亡 。
忍无可忍 , 无需再忍 。 2016年 , 北京的上百名商户围堵职业打假人 , 群情激奋下 , 职业打假人的车辆被砸 。
此外 , 商家们还组织成立了“反恶联盟”网站 , 包括各类打假师、差评师、敲诈师等 , 目前共收录有166万“恶人” 。
同年 ,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 明确将职业打假人排除在“消费者”之外 。
有了政策支持 , 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积极行动 。 一经发现恶意敲诈勒索的职业打假人账号 , 便会对其做出限制登陆、封禁异常账号等处罚措施 。
到201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首次表态:考虑在除购买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 , 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 如果打假者利用经营者不懂法律条款、规章制度去“打假” , 是明确的犯罪 。
最高院认为 , 知假买假已经形成了商业化趋势 , 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团) , 利用惩罚性赔偿满足自身贪欲 , 最高院对这种行为不再支持 。
曾引发广泛关注的“职业打假人买海参后索赔百万案”就是典型案例 。 6年前 , 某职业打假人花10万余元购买了86盒人参 , 以未标生产日期等理由发起索赔100余万元 。
本以为稳操胜券 , 但因无法证明产品有质量问题 , 2020年10月 , 法院撤销二审判决 , 维持一审判决 , 驳回赔偿诉求 。
畸形的“价值观”下 , 职业打假人产生的负面影响早已超过正面作用 , 且严重占用司法、执法资源 。
在近年来地方法院受理的消费维权案例中 , 由职业打假人提起的诉讼超过50% 。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连串漫长的行政复议申请 , 打假人稍不满意 , 还会到纪检部门投诉办案人员 , 使得真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力量不足 。
严打政策下 , 热闹的打假群里渐渐冷寂下来 , 每天都有人宣布金盆洗手 , 也有不甘退出者 , 研究起了新对策 。
微妙的是 , “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对此的回应 , 却颇为不忿:“打假人知假买假来获利 , 我觉得是正当的 , 因为这些获利合理合法 , 对于经营者制假、售假也有震慑作用 。 如果打假群传授打假方法 , 我觉得这种群应该鼓励 。 ”
▲王海前一句提出帮消费者维权免费 , 后一句就提到赔偿款需要五五分成
这个话里话外 , 难道不是“强盗逻辑”:虽然我得到了你的钱 , 又要了你的货 , 还带别人抢了你的钱 , 但你还得感激我 。
也是 , 从把“打假”变成“假打”的那刻起 , 就只剩下赤裸裸的钱财交易了 , 又何谈正义和道德呢?
不过拉大旗作虎皮罢了 。
- 求职|32岁携娃考上武大研究生的妈妈火了:原来家庭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
- 零售业|河北“三支一扶”调剂岗即将报名!还有消防救援大队、医院最新招聘,唐山人速看!
- 阿里|升职加薪时,什么样的员工最优先?
- 职业教育|在职场上,最吃亏的是哪类人
- 保安|4个职业最适合考公务员,在职期间也能备考,上班也能学习
- 招聘|又一国企公开招聘,最低月薪9000元,最高3w,应届考生有福啦
- 数码|4件办公室数码神器,最贵的不超100元!个个实用倍有幸福感
- |除了运气,升职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 中国足球|凌晨3点! 上海媒体曝出争议猛料: 中国足球沦为大笑话, 球迷骂声一片
- 办公室|哪几个生肖最近愁眉不展,月底遇到贵人指点迷津,事业一顺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