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二:龚自珍

中国晚清文学之二:龚自珍
龚自珍虽然在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逝世,但他是中国晚清文学的先行者,在晚清文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深厚的文化教养,及长又刻苦钻研,对经学、文学、文字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并广泛涉猎诸子百家、释道典籍、科名掌故等。但在功名仕途上均不如意。二十七岁中举,三十八岁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官。"一生困厄下僚"。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五十岁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著述甚丰,曾自编文集百卷,今已不存。不少作品散佚。后人曾辑编其文集多种,以王佩铮校辑的《龚自珍全集》为最完备。
散文|《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二:龚自珍
文章插图
龚自珍在文学方面,散文、诗、词都取得了卓越成就。龚自珍的散文在当时就因鲜明的现实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而著称于文坛。曹籀在龚自珍生前作的《定庵文集序》说:"其人其文,卓然大家,宜其上下五百年,而独有千古。"龚自珍接受今文经学的积极影响,写作经世致用的文章。他常常应用《春秋》公羊学派的发展的观点,引古喻今,分析、批判现实政治,表现个性解放的要求,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的:"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如《乙丙之际箸议第九》等文,就是以公羊的"三世说"批判当时社会为"衰世";《古史钩沉论一》还大胆地抨击了"一夫为纲,万夫为柔"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平均篇》则提出了进行财产再分配,使贫富大体"平均"这一在当时来说具有进步意义的主张。这些文章对社会的批判鞭辟入里,具有纵横恣肆、踔厉风发的艺术特点。
他的叙事记人的散文,也包含着思想家对社会现实的锐敏、深邃的思考,笔墨却不循成法。历来为人称道的《杭大宗逸事状》,似是随意写下杭大宗因上疏获罪的几件实事,但在冷峻的叙述中揭露了专制统治者的刻毒和残酷。《病梅馆记》是一篇十分精彩的小品文,借江南梅树在培植中被砍、削,遭束缚,而丧失自然本性,来比喻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抑和摧残;作者决心疗梅、救梅,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清中叶以来,声气最广的散文流派是由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等人创立的桐城派。他们自命为古文正宗,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己任,并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古文理论。但后来越来越趋于僵化,内容陈腐,形式缺少变化,只有躯壳没有灵魂。龚自珍的散文与桐城派古文迥然不同,它扫除了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恶劣文风,抛开了旧的文章模式,而把新的思想、新的内容灌注进结构、章法、语言都很奇瑰的文章中去。虽然他的有些散文也存在思想浅陋、语言艰涩的缺点,但是总的说来,无论洋洋洒洒的长文,还是精巧玲珑的小品,都富有激情和气势,奔突驰骋,变幻多姿,对于近现代散文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龚自珍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高。据他自己说,他自15岁至47岁共"勒成27卷"编年诗,但前十余年的作品现已全部佚失,现仅存280余首;另有1839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家眷,在南北往返途中写成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基本上都是七言绝句。总计存诗六百余首。
龚自珍的诗歌和他的散文一样,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危机,揭露和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写于1825年的七律《咏史》,便是借歌咏历史对现实的批判: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侯。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乾隆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当时一般知识分子慑于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淫威,明哲保身,埋头著书,士风衰颓;龚自珍敏锐地揭示了这种现象,并用田横五百壮士抗汉的故事激励人们,力图挽救世风。
龚自珍还在《己亥杂诗》中把封建社会的危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起来,表示了无限的忧虑和愤慨:津梁条约遍东南,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诗人无情地嘲讽了封建官吏吸食鸦片的丑态,正是他们自己大抽鸦片和纵容鸦片走私,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诗人在揭露、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同时,并没有失去理想和信念。他在诗中常常歌颂义士侠客、豪杰人物,表示对母爱、童年的留恋,以及对湖山胜境、梦境、仙境等等的向往,这都反映了他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尤其是著名的《己亥杂诗》第125首,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期待着社会变革的到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调子,呼唤着时代的"风雷",渴望打破长期以来死气沉沉的局面,实现富有生气的改革,使大批人才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