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

【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叶尔羌汗国的中心在鸭儿看(莎车 , 时称叶尔羌) , 而对库车、喀什噶尔和阿克苏等地的控制相对弱 。 汗国和之前我们所描述过的中亚王朝差不多 , 而且增加了新的因素 , 也就是和卓政治化、和卓世俗化和和卓更替速度加快 。 其实这和我们前几篇写的关系很密切 , 和卓本身是会引发教团战争的 , 但是在中亚东部的历史上看 , 我们发现他们完全丧失了这种特性 , 导致他们也成为了一些诸侯 , 而且比起来世俗诸侯更加劣势 , 不得不依附于相对强势的世俗贵族建立的形式上统一的王朝 , 一旦他们崩溃 , 就很难东山再起 , 即便可以 , 也都是提秀斯之船了 , 你比如说纳格什班迪教团 , 在第三代谢赫和第五代谢赫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 , 其实就是依附于帖木儿王朝的第三代谢赫与依附于昔班尼王朝的第五代谢赫之间的截然不同 , 第五代谢赫在昔班尼王朝覆灭后 , 没有像第三代那样坐以待毙 , 而是赶紧迁移 , 到向阳地 , 或者说蒙兀儿斯坦西南部 , 也就是阿尔蒂什地区 , 在这个地方出现了自己子嗣的支脉 , 而这个支脉其实就是之后的黑山派与白山派 , 当然两派的分化在昔班尼王朝没有倒台之前就出现了 。 但是最激烈的争斗其实发生在1600年之后 。
【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
文章图片
【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
文章图片
从一六零零年到一七五九年 , 共计一百五十九年间 , 随着叶尔羌汗国的覆灭与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之间的战争态势逆转 , 白山派、黑山派的地位状态不断变化 , 最终白山派西遁 , 而黑山派完全投诚清军 , 白山派在20世纪初最终彻底败亡 。 黑山派与白山派之间的争斗才最终停止 。 我们围绕着那三个特点展开讲一下 。
第一点是政治化 , 这一点很好理解 , 就是和卓自身不愿形成一个分享体制 , 使得教会模式根本无法展开 , 进而导致他们成为神王合一的诸侯 , 封建主 。 第二点世俗化其实就是第一点的一个结果 , 正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化 , 才带来了世俗化 。 以至于成为世俗诸侯那样亲自下场捉对厮杀的情况 。 那么这种同一化使得游牧政权或者伊克塔社会对于教团的依赖性越来越低 , 因为教俗两界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 那么伊克塔和汗王们为什么要依赖于这些“霍加”、“和卓”呢?因此他们之间的争斗也越来越是上不了台面 , 原先和卓是调停人、忠厚而德高望重的长者 , 到了白山派和黑山派 , 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凶残的宗教伊克塔 , 互相之间完全丧失了教团的那种教化作用 , 成为丧失理想的战争机器 。 第三点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内容的一个总结 , 因为失德 , 而且失智 , 导致他们根本无法有效的整合资源 , 也缺乏必要的社会学知识 , 不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实现教团利益的最大化 , 陷入到自相残杀之中 。 在中亚 , 宗教封建主其实是依附于世俗封建主的 , 而且他们本身也被后者玩弄于股掌之上 , 黑山派最早希望拉拢准噶尔博得支持 , 但是后来惨遭准噶尔支持的白山派清洗 , 可见世俗封建主集团是绝不可能主动无条件的扶持某一集团的 , 甚至乐见不同派系的和卓之间相互残杀 。
【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
文章图片
【爱历史】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争到阿古柏东侵:白山派代表着和卓的衰落
文章图片
这里我们扯一点远的 , 也就是七和卓之乱的问题 , 他们和之前的张格尔之乱 , 都有有浩罕的参与 , 那么除了最表面上的掠夺阿尔蒂什之外 , 浩罕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我认为和后世俄国的祸水东引有很类似的机理 。 浩罕本身也是不稳定的伊克塔国家 , 内部只能依靠商业利益和军事威慑来保持国家的稳定 , 所以进攻西域对于扩大商业利益 , 壮大自身军事实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 同时还能把国内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对西域的进攻团结到一起 , 这和吐蕃与唐的战争很类似 。 一旦唐朝彻底驱逐了吐蕃的力量 , 又或者吐蕃完全战胜了唐 , 那么吐蕃内部的团结必然分裂 , 而事实也是如此 , 阿古柏成功侵占了南疆后 , 立刻自立为王 , 成立伪哲德沙尔汗国 , 自行脱离浩罕 , 而浩罕的王室和阿古柏之间也立刻交恶 , 在俄军南下入侵浩罕时 , 浩罕王阵亡 , 本来前去救援的马尔吉兰王公等伯克贵族马上就去抢掠失败的汗王的财务 , 浩罕国也很快被俄国吞并 。 浩罕的侵略成功与分裂几乎就在一瞬间 , 比起吐蕃的衰亡还要迅速 , 猝不及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