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作者:闪闪
做情报工作 , 需要从三教九流获取信息 。
就拿我们熟悉的红色特工陈赓来说 , 他在特科工作时化名王庸 , 流氓见了他称兄道弟 , 黑道见了他侃侃而谈 , 军警见了他则热情地喊王老板 , 就连街边的小混混 , 都对他点头哈腰要烟抽 。
《陈赓传》一书记载 , 刘伯承在战争年代曾说:“我们军内 , 对中国社会搞得透彻一点的、懂得多一点的 , 要算贺龙 , 他对三教九流那一套都懂 。 另一个是陈赓……”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文章图片
刘伯承所说的“透彻懂得中国社会”自然指的是中国旧社会 。 像贺龙和陈赓这样深谙社会规则的人 , 办事利索 , 斗争得力 。
一 , 陈赓和三教九流
陈赓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 , 就是周公身边的骨干 , 后来又成为特科的骨干成员 。
作为一位顶尖的红色特工 , 陈赓熟练掌握了大上海的游戏规则 , 巧妙周旋于三教九流之间 , 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文章图片
(特科时期的陈赓)
全面抗战爆发后 , 陈赓担任386旅旅长 , 在神头岭设伏 。
别人把伏击圈设在山沟 , 陈赓反其道而行之 , 在山坡上设下伏击圈 , 歼敌1500多人 , 震动第二战区 。
出其不意 , 战术天才 , 陈赓的386旅后来被盟军称之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
到1938年 , 蒋氏希望八路军支援徐州 , 委婉地试探彭德怀 , 说:“是否可以在青纱帐起时 , 派部队袭击津浦、平汉铁路线 , 声援徐州会战?”
彭德怀霸气回应:“不用到青纱帐起时 , 当派队前往!”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文章图片
(彭德怀)
这时候问题来了 , 敌占区和国统区犬牙交错 , 敌情复杂 , 是中国最混乱的区域之一 , 单单是会道门的那帮人 , 就让各部队头疼不已 , 八路军该派谁去合适呢?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刘伯承想起了陈赓 , 《陈赓传》记载 , 当时的平汉铁路西边 , 乱成一锅粥 , 打得是满目疮痍 。
不仅有日军 , 还有友军部队 , 数不清的土匪多如牛毛 , 恶绅拉帮结派 , 流氓组建武装团伙……
到处都是“山头” , 各势力犬牙交错 , 那些所谓的“民兵武装”白天在山上做土匪 , 晚上进村打家劫舍 。
就拿红枪会举例 , 他嘴上说着打日本人 , 实际做着欺男霸女的勾当 。
还有大批的汉奸 , 仗着日本人撑腰 , 居然在村里做了“土皇帝” , 村民是敢怒不敢言 。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文章图片
刘伯承之所以派遣陈赓 , 是看中了陈赓在特科期间的历练 , 深谙旧社会的游戏规则 , 对付三教九流手段高超 , 能准确识别忠奸善恶 。
1938年4月 , 陈赓率部进入河南和河北的交界处 , 同政委王新亭兵分两路 , 开始在敌占区打游击 。
策反伪军 , 调转枪口打日军;跟友军联络感情 , 防止对方投降;广泛联络当地名士 , 从而获取土匪和伪军的名单 。
打了不到一个月 , 灭了十多股土匪、会道门、汉奸武装……基本站稳了脚跟 , 吓得小股敌人不敢出城 。 陈赓建立游击区之后 , 开始跟日军动手 。
二 , 贺龙在旧社会沉浮
在旧社会 , 也有古风侠义的一面 。
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的贺家 , 从古到今家风优良 , 因为村里没有桥 , 贺家两代人花大钱修了风雨桥 。
后来贺龙多次起兵 , 都是在风雨桥开大会 。 如今那座风雨桥 , 改名为贺龙桥 , 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
【历史故事】刘伯承评价:我军最懂三教九流的人,一是贺龙,二是陈赓
文章图片
(贺龙桥)
1896年 , 贺龙出生的时候 , 家里只剩下一块薄田 , 跟邻居共用一头牛 , 到七岁才有合身的裤子 。
虽然说家里经济拮据 , 但贺龙望着村边的风雨桥 , 听着贺家反清起义的戏曲 , 戏词里贺家贺廷壁被斩首的时候 , 家人用衣襟接着头颅 , 防止英雄头坠落地 。
贺家世代习武 , 是本地出了名的武术家族 , 贺龙酷爱练武 , 总是抚摸长辈留下的大刀和宝剑 。
可因为贺龙武学天赋太高 , 所以家里人不敢教他练武 , 怕以后惹祸伤人 。
以至于贺龙那满身好武艺 , 居然是躲在墙角“偷偷”学来的 , 说起此事倒让人唏嘘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