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这些闲鱼转卖文案形式多元、风格多样,包罗万象,说是当代卖货版的故事会,也并不为过。
当然了,看多了你也会发现,类似出狱、遗产等长篇创作大都千篇一律,毕竟卖一个货就码这么多字,并不是人人都可信手捏来。
而很多短篇虽然篇幅很短,但好的创意难求。
当你在闲鱼上搜「我正在做饭」时,你会发现该开头下面几乎有一半的页面,都描述了一个难缠的买家,以及配了一张做四菜一汤的狗子图。
文章插图
这里面的热门「文学故事」还被闲鱼一撒网,把有趣的创作全挑选了出来,大概无论是闲鱼老用户,还是被吸引来的新用户,都对这些看过一遍的故事不再「感冒」了。
不仅闲鱼需要新的流量,新的流量也需要更多新鲜感。
但是好的一面是,当新的用户蜂拥而至,他们同样也会去创造这些被期待的新鲜感,新一季的「闲鱼野生文学」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面貌。
文章插图
人人都是互联网的民间文学家
对于广大网民的创造力,长久身处其中的我们一定并不陌生。
早在网易云音乐变身「网抑云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就见到过一到深夜就开始绝望哀伤的留言。
在那里,太宰治被冠上了「抑郁教父」的称号,网民们用优美的语言,诉说着他生而为人很抱歉的情绪,寄托着自己职场情场的失意,传播着他根本就没说过的「经典名句」:
文章插图
当然,最开始网易云还没被大批量复制伤感留言时,很多最初的故事在音乐的衬托下确实更加动人。
这种掏心掏肺分享的真诚,在知乎上其实也随处可见。
早期知乎的种子用户十分「精英感」,除了互联网行业名人之外,各行各业的人包括媒体、工程师、产品经理、投资人等等,都积极地在问题下用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耐心解答。
文章插图
▲ .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于震
他们的自身经历和学识「创作」,让很多人打开了新视角的大门,或顿时茅塞顿开。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成长
不过后来随着知乎从邀请制变成了开放注册,知乎的回答也变得越来越娱乐化。
并不是没有人好好回答了,而是各种多元的创作开始生长,带有商业性的内容也混杂其中。
在豆瓣里面,这种多元性则更加强烈。
每个不同的豆瓣小组,你都能看到完全不同方向、不同风格、不同语境的私人创作。
豆瓣也有专门的文学小组,成为了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交流的伊甸园。
文章插图
到现在,这种「民间文学」不再仅限于内容平台,而是扩展到了更多其它类型的网站和 app 中。
除了闲鱼,你还可以在多个 app 的同城社区,看到打工人用朴实却动人的文笔,讲述着他们昼伏夜出的心酸故事。
而仅在阿里巴巴旗下,就前有支付宝理财区变身相亲角:
文章插图
后有淘宝开办「淘宝沙雕故事会」,斥资百万寻「沙雕」:
文章插图
初看上去,这些随性而发的只言片语,似乎很难说是文学创作。
毕竟在我们传统定义中,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而闲鱼上很多趣味文案只是为了卖东西,或者文案和商品根本没什么关系。
看到 999999 元的价格时,就知道他们压根就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为了博关注。
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ek)曾说过一个「变形学的悖论」(the paradox of anamorphosis),他在点评电影《人类之子》时指出:
文章插图
▲Slavoj iek. 图片来自:Prospero
同样,在各大平台上,通过在平台本身的特质上进行文学的「变形」,卖家反而更能让大家关注到他们背后的目的。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