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天下大势力,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里非常著名的开篇名言,它也揭示了整本书的内在哲学逻辑。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政府励志腐败,所以各地的起义不断。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罗贯中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创作《三国演义》。也正是有时代背景的加持,所以《三国演义》才显得格外逼真。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不得不承认,其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而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就是宁愿将自己的手下将士们冻死,也不愿意分发棉衣的司马懿。要知道司马懿可是老奸巨猾的代名词,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虽然司马懿总是给人们一种阴险狡诈的老狐狸的感觉。但是事实上,他比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年纪要小不少。可能是因为生逢其时把司马懿早就已经和那些三国时期锋芒正茂的人物错开了正面交锋的机会。如果他和诸葛亮同处一个时间维度,有可能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曹操也万分谨慎的提醒自己的儿子不能重用司马懿。否则他们曹家的天下一定会改姓司马。司马懿难道真的如此诡计多端吗?为什么年同样阴险狡诈的曹操也对他忌惮三分?答案是肯定的。公元237年的时候,司马懿奉命去征讨辽东地区。当时公孙家族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举起了反抗魏国的旗帜。所以政府就派司马懿的人前去平息叛乱。
司马懿行兵打仗一直都是小心谨慎的,他也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再加上辽东本来就是人少地广,所以当司马懿的大军到达之后,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以说司马懿等人没有耗费太大的人力和物力就已经平息了叛乱。按道理来说,司马懿已经完成了为王交代给他的任务也应该班师回朝了。可是事实上,他却下令公开城门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城中的百姓们是无辜的,而那些放下屠刀的战士们也是无辜的,可是他们却还是要忍受被司马懿杀死的厄运。司马懿不仅对待辽东人冷血至极,他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士兵们也是一样的无情。 因为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再加上辽东所处的地区也是极为寒冷的北方,所以皇帝还专门为将士们准备了很多御寒的棉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就是不肯下令分发这些棉衣?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直到11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原来将士门虽然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可是他们却也不敢指责司马懿。城中的百姓没有任何错处上,且都被司马懿活活杀死,那么更别提自己了。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都压抑在心中。不过和郁闷的将士们相比,皇帝倒是十分开心。因为他觉得司马懿这样的做法无疑会招致将士们的不满与愤恨。而这正中皇帝下怀,因为每一个君主都会忌惮功高盖住的手握重权的将军。司马懿这样的做法显然并没有收买人心,那就不会对皇帝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相反,将士会对司马懿充满各种排斥的情绪,对这个皇帝却是忠心耿耿。也是从这个小细节中为民地完全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和防范。 239年,魏明帝病危,在弥留之际将江山大业全部都托付给了司马懿。虽然曹操在弥留之际已经告诉自己的儿子要警惕司马懿。可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百年之后,整个江山居然还是要被交付到司马懿的手上。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魏明帝死后司马懿利用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四处招摇撞骗,拉拢人脉,他正在一点一点的蚕食着魏朝的江山。 公元249年已经在朝中培植了大量亲信和势力的司马懿公然叛变,发动了政变。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来品味司马懿在天寒地冻的世界不肯分发给士兵们,棉衣这个小细节的时候,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感触和体会。司马懿自己就是行军打仗之人,他不可能不知道,严寒的天气会摧残将士们的意志和身体健康。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
文章插图
辽东|司马懿有多狠?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御寒棉衣,11年后才知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