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明衍圣公朝服,和一套由62件器皿组成的战国铜餐具。这都是《国家宝藏》推出的山东博物馆的文物。1战国铜餐具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特点:设计精巧,制作精致,表现出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的发达兴达。源远:1991年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淄区永流乡张家庄村东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虽然墓葬椁室被盗,但位于墓室内的陪葬坑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青铜礼器和生活用具,设计精巧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意义:让我们了解先人如何生活,什么人可以使用,从而了解到战国时期人们文化水平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为这段人类不断发展,初具阶级分化的进步有了佐证。2东平汉墓壁画(汉)地位:与2007年发现于山东东平县,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填补了我省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极为罕见。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特点: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意义: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其价值不言而喻。3.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特点: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其质料全部是细泥质黑陶,不含任何杂质,也无任何羼和料。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介绍:一般有盘口、杯部,器柄、底座四部分构成,以其独特的大盘口作为器形的主要特征。薄陶壳是制作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多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个别有薄至0.2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见也不超过1—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过25厘米,重量多数为50-70克。出土: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整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器为两部分套合,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乃至放眼世界,也亦无堪比者。3.鲁国大玉璧(战国)出土::1977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玉璧是祭祀天地的礼器,代表礼制文化的最高境界。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简介:此玉璧为目前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玉璧两面都是三层纹饰,内外蟠螭纹,中间谷纹,器形规整,琢磨精良,是山东博物馆大厅穹顶玉璧的原型。外形:战国时期的随葬礼玉,周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器型较大,为国内发现的战国玉璧中最大的一件。该玉璧纹饰繁缛精美,璧身上纹饰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外两层装饰双尾龙纹,中间区域装饰谷纹,象征着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器型规整,玉质莹润呈青碧色,饰纹紧凑匀称,线条流畅,做工精致。意义: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琢玉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4.郑燮双松图轴(清)来历:1954年入藏山东博物馆,此画是郑板桥中进士第一年送给肃翁的作品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介绍:图中一远一近两棵松树意寓同学品格高洁,树下有几杆修竹,怪石兰草,更是板桥擅长之笔。画中长篇题记,讲述了同学之间的情意,该作品书法绘画俱佳,保存品相极好,是板桥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5.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出土:1972年4月10日发现于银雀山汉墓。主要为长69厘米、长27.6厘米、长18厘米三种,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衍圣公|山东博物馆——古韵古味,追随齐鲁之地文明
文章插图
意义: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影响:21世纪初,评为“中国20世纪(100年)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推广的山东博物馆宝藏。在济南,免费开放,但有规定时间。希望大家去济南旅行时,一定要去看看,不枉此行。今天分享到这,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