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是明君,看玄武门之变,他对待兄弟和大臣两种不同态度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是明君,看玄武门之变,他对待兄弟和大臣两种不同态度
文章图片
公元626年7月2日 , 玄武门前李世民带领伏兵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 , 马上派出亲手射杀李元吉的大将尉迟恭入宫 , 假意护驾 , 实为监视逼迫李渊就范 。
尉迟恭身披铠甲 , 手握长予 , 径直来到高祖面前 。 高祖大惊 , 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其实带着武器见驾 , 形同谋反)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 , 敬德擐甲持矛 , 直至上所 。 上大惊 , 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 , 起兵诛杀了他们 。 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 , 故派臣担任警卫 。 ”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 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前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 , 其实李渊已经知道李世民要发动兵变 , 正召集大臣商量应对办法 , 此时见世民大将尉迟恭不宣而至 , 心里明白李世民胜了 , 不过是在装糊涂 , 等着其他大臣给自己台阶下)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是明君,看玄武门之变,他对待兄弟和大臣两种不同态度
文章图片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 , 举兵诛之 , 恐惊动陛下 , 遣臣宿卫 。 ”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 , 当如之何?”
萧瑀和陈叔达心领神会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功劳 。 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 , 威望高 , 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 。 现在 , 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 , 天下归心 , 陛下如果能立他为太子 , 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 , 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 ”高祖(赶紧借坡下驴)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 ”(不妥协不行啊 , 现在知道儿子是狠人 , 为了皇帝位兄弟已经杀了两个了 , 自己这个亲爹以前是偏向太子的 , 不表态说不得就要弑父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 , 又无功于天下 , 疾秦王功高望重 , 共为奸谋 。 今秦王已讨而诛之 , 秦王功盖宇宙 , 率土归心 , 陛下若处以元良 , 委之国务 , 无复事矣 。 ”
当时 , 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亲信交战已经处于下风 , 玄武门守将被杀死两人 , 秦王府被太子亲信包围 , 可谓危在旦夕 。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是明君,看玄武门之变,他对待兄弟和大臣两种不同态度
文章图片
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 , 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 , 高祖不得不听从了他的建议 。 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 , 高祖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 , 将士们觉得皇帝已经站在了秦王一边 , 报仇无望便都弃职而散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 , 敬德请降手敕 , 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 上从之 。 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 , 众然后定 。 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 , 皆罢散 。
政变成功后 , 李世民马上开始对兄弟的家眷开始斩草除根 。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 , 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 , 还在宗室的名册上除名 。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是明君,看玄武门之变,他对待兄弟和大臣两种不同态度
文章图片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全部没入宫中 , 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后宫 , 其中较著名的是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 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纳为妾 , 但没有正式封号 , 宫中呼为“巢剌王妃” , 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 。 这也是李世民为部分学者所诟病的原因 , 认为他霸占弟媳 , 有悖伦常 。
虽然李世民对威胁自己皇位的父兄子侄手段狠辣 , 但对原太子党一系的大臣宽容尤佳 。 当天 , 李世民建言高祖颁布诏书赦天下 , 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 , 对其余的党羽 , 一概不加追究 。
政变后的第一天 , 冯立和谢叔方(二人是太子亲信将领 , 带领两千兵马围攻秦王诸将的首领)都出来负罪 。 薛万彻(因下令围攻秦王府 , 要至李世民于死地)躲起来以后 , 李世民多次派人明示既往不咎 , 遂被诚意感动出山投降 。 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 , 是义士啊”!便赦免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