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文章插图
遗憾红楼残壁,八十回后的故事演绎了如何惊心动魄的具体情节,读者无从知晓。幸而有脂砚斋的剧透,使得读者大约知晓重要人物的结局以及小说大概脉络的走向。
可以确定的是,四大家族大厦倾覆,作者说最后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败亡的彻底。曹雪芹的代言人贾宝玉最终结局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了,从曹雪芹开篇不久太虚幻境给予的定位看,贾宝玉是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对个人定位的虚无,再有就是林黛玉的香消玉殒也让他失去了对俗世的最后一点留恋,从而步甄士隐后尘,顿悟了。从小说的象征意义上看,贾宝玉(神瑛侍者)下界为的是造历幻缘,说白了是为了到基层体验民情而来,体验完了当然还要回去“述职”的,林黛玉也一样,她本为绛珠仙,下世为了还泪,还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还要回去继续当她的神仙去。
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文章插图
但回到俗世中来,却不能将宝玉的出家脸谱化,机械地僵硬地因为黛玉的离世,对已经成为了妻子的宝钗横眉冷对。这中间当然是要经历一些事宜或过程才是。
曹雪芹好友富察明义有《题红楼梦二十首诗》,第十七首是写黛玉之死: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这是以贾宝玉的口吻来写的,核心意思是恨不能找来仙丹能让你还魂,这样我们就可以双宿双飞了。可见到文后,黛玉之所以没能和宝玉成婚,是因为病逝了,而不是金玉良缘的威胁。否则不可能说出“续红丝”这样的话。这一句也可以判定,黛玉死于贾母之前,更是死于抄家之前。
因为黛死,所以钗嫁,这个逻辑就通了。娶薛宝钗是退而求其次,对于贾府来说,也是相对最好的选择了。宝玉娶宝钗,没有人逼他就范,婚礼所有的仪程,当然是他亲自完成的,这是他妥协的表现。贾宝玉心里不是就只有林妹妹吗?说他妥协,有依据吗?其实贾宝玉在前八十回许多他惹出来的事件里,逃避、妥协和不负责任算是他凡事的一贯做法。
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文章插图
比如他调笑金钏,当金钏被打骂驱赶时,他除了逃离没有做任何积极的动作。他交结政治对手豢养的优伶,当忠顺王府长史官到荣国府问罪,揭了他的老底时,他就一股脑地供出了蒋玉菡的躲避之所。再有对于家族每况愈下的经济危机,王熙凤、探春这些出不了二门的内帷女眷都在挖空心思地开源节流,薛宝钗都用心筹谋,就连林黛玉闲了都要算算出入账,可是贾宝玉这个荣国府的继承人,从来不操心这些事,甚至还能说出“凭他怎么后收不接,也少不了咱们的”这样的话。
通过以上,基本上可以给贾宝玉下个定论:努力科举入仕我是不干的,因为官场太黑暗了,我不屑与之为伍。但做国公府的公子哥我很享受,而且就算是经济紧张了,我的待遇却不得降低。所以,曹雪芹一边说贾宝玉有着先天的世事的洞察力,尤其是具有人格平等意识,可是他很享受寄生却不愿负丁点责任的实际举动,却是相当的矛盾,这是曹雪芹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文章插图
《红楼梦》七十九回,迎春已经出嫁好几个月了,贾宝玉踱步到紫菱洲一带,看到寥落之景物,赋诗一首表达内心悲怆。这里有脂砚斋一句批语:先为对镜悼颦儿作引。贾宝玉在黛玉死后悼念她仍然是在贾府被抄家前,抄家后“悼颦儿”当然没问题,只是想“对镜”却不大会有条件。
脂砚斋还告诉读者,贾府败落后,林红玉、茜雪还有“狱神庙慰宝玉”的情节。推论宝玉曾经有过一段被羁押的经历。而且,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还有过被蒋玉菡袭人夫妻俩收留供奉的日子。不管时间长短,总之有过这么一段时光。
这并没有完,脂砚斋还告诉读者,宝玉有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做乞丐的极苦生活。
贾宝玉|林黛玉之死,并不是贾宝玉出家的根本原因,脂砚斋批语透出真相
文章插图
迎娶薛宝钗,证明了贾宝玉对于家族的妥协,不过这符合他做事的一贯风格。对镜悼颦儿,也并不感天动地,对倾心相爱之人,这也是人人都会的再正常不过的情感流露。狱神庙,被昔日的奴才供养,再到沦为乞丐,境遇一步比一步差,尊严被日渐践踏,生命被日渐威胁。出家为僧,反倒是相对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