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元代女真人
1233年,元朝灭亡东真国,在东真国故地设立路治,并将其遗民逐渐迁移到今天的吉林省一带。对于东真国境内的诸多民族,元朝将他们全部视作女真,并设置五万户管辖、共同治理。元代《开元新志》记载:“建州东涉松花江,稍类开原旧俗。其脑温江,上自海西下至黑龙江,谓之生女真。”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稍类开原旧俗”的即是建立了金朝的女真族,元朝将他们称作建州女真(不同于日后明代的建州女真),而生活在脑温江到黑龙江地区的生女真则是原居此处的胡里改等民族。
金朝时,迁入中原的女真人最早接受了定居农耕的生活方式,其社会形态也完成了封建化。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形态维持在奴隶制社会阶段。元代以后,东北女真人普遍接受了农业,北部从事渔猎生产的生女真也逐渐步入了农业社会。《元史·世祖纪》记载:“与其渔于水,曷若力田,其给牛价,农具,使之耕。”在元政府的扶持下,女真内部的经济差距被缩小,同时元政府在女真地区大量修建驿路,加强了生、熟女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明代女真发展历程
经过元代的陆续迁移,元代女真的集中分布地区已经逐渐由黑龙江南迁到今天的吉林省一带,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区域则被一些保持了渔猎生活方式、与女真同属通古斯族群的民族所占据,这些民族在明代被通称为“野人女真”。到元末时,元代所设的五万户仅剩斡朵里、胡里改、桃榅三万户,明朝建立后,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率先臣服明朝,明成祖以胡里改部属地建立建州卫,并任命阿哈出为指挥使。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野人女真的不断侵扰,胡里改部与依附于自己的斡朵里部多次迁徙。
文章插图
明代女真准备朝贡
永乐九年(1406),因斡朵里部迁徙至图们江中下游一带,屡次与朝鲜发生冲突,明朝政府将斡朵里部迁往凤州,并于永乐十四年正式在凤州设立建州左卫,以其首领孟特穆(即清肇祖原皇帝)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到正统五年(1440),建州左卫再次因为不堪野人女真的袭扰,向西迁至辽东,到达浑河上游的苏子河一带,与先期迁移到这里的建州卫李满住所部汇合。两年后,明朝又从建州左卫中析出建州右卫,形成建州三卫的格局。明代女真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分就此形成。其中,金代女真的遗民散落在建州、海西之中,尤以海西女真为重心;在元代融入女真民族的生女真则多集中在建州。此外,海西女真因接近蒙古,也吸纳了一部分蒙古人加入。
文章插图
清肇祖原皇帝 蜡像
这一时期的建州、海西女真在经济上各自分化,海西女真因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生产方式农、牧、猎兼有;建州女真因地处辽东,农耕程度最高,多通过采集渔猎珍贵的皮毛、东珠、人参等物产到马市换取中原地区的粮食、农具等物资。在文化上,因女真文作为表意文字,学习本就困难,而女真又与蒙古交流日久,逐渐习惯以蒙文字母拼写女真语,女真文的使用人数日益减少。《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天顺六年(1462),建州卫李满住还曾用女真文向朝鲜国王致书,后来则奏请明朝行文改用蒙古字。到努尔哈赤时期,便已经“此外之人更无解文者,且无学习者。”
努尔哈赤起兵以后,便将建州和海西女真融合起来,构成满族的核心成分。此外又多次出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将当地的野人女真收入八旗,称为“伊彻满洲”。终清一代,清政府始终在进行对野人女真的吸收。到清朝灭亡时,野人女真有些融入了满族,有些则形成了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赫哲等民族,有些在近代俄国侵入黑龙江流域后脱离清朝统治,成为今天俄国境内的奥罗奇、乌德盖等民族。
文章插图
《独步天下》中的努尔哈赤
文史君说
女真族具备坚忍不拔的民族特性,在东北地区的高山密林中长期保持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学习吸取周边民族的长处,先后两次深入中原建立政权。清晰地认识女真民族的发展历史,能够使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各民族文化的深层魅力。
参考资料
董万崙:《东北史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