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影视演员为何频频回归戏剧舞台


舞台|影视演员为何频频回归戏剧舞台
文章插图
北京人艺2019年小剧场话剧《老式喜剧》主演:李幼斌、史兰芽 李春光摄
舞台|影视演员为何频频回归戏剧舞台
文章插图
话剧《断金》剧照 资料图片
舞台|影视演员为何频频回归戏剧舞台
文章插图
话剧《德龄与慈禧》剧照 资料图片
与影视剧、综艺节目等相比,戏剧受众较少,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影视演员愿意放弃高额的片酬、出场费,而转战舞台呢?首先这源自观众的审美驱动。观众是戏剧的生命线。如果说二十多年前我国戏剧市场经历了低谷,门庭冷落,那么随着近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稀缺的现场演出显得弥足珍贵。于是人们渴望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暂时忘掉外界的烦恼,从沉浸式的心灵撞击中获得深刻思考,这种体验更加高级有趣。观众的增多促进话剧市场的回暖,也是影视演员愿意出演戏剧的原因之一。
而市场则是戏剧的风向标。如今除国有院团外,民营剧团是演出市场的又一支生力军。民营剧团想要快速发展,投资者需要经济效益,邀请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视演员出演是一种捷径。对于粉丝来说,剧场是与自己喜欢的影视演员亲密接触的场所,因此很多影视演员主演的戏剧开票仅几分钟就全部售罄,成了市场的“爆款”。
此外,一些已经在表演艺术上取得很高造诣的演员,如李幼斌、张国立等,他们曾是戏剧演员,有着一份对戏剧艺术的敬重之心与赤诚的热爱,优秀的剧本和有深度的角色能够激发出他们想要回归舞台的热情。2017年张国立和王刚、张铁林的“铁三角”组合齐聚话剧舞台,出演了《断金》。张国立说:“我这不叫跨界,话剧是我的本工。曾经有一个前辈对我说,‘你的天地在舞台上’,我发现话剧还是我的最爱。”
现在“跨界”“破圈”是社会的一种风潮,很多演员想要打破“舒适圈”,在舞台上能直面观众,这无疑是他们磨炼演技、挑战自我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现在新人辈出,一个想要在行业里立足、发展的演员,需要全方位增益自己的能力,不仅要学表演,还要兼具唱歌、跳舞、体育、竞技等十八般武艺。2018年,导演林兆华导演的话剧《三姐妹·等待戈多》复排,由影视剧当红小生张若昀主演。张若昀说:“话剧舞台很锻炼人,在这个舞台上是一个充电的过程,要先练内力。”2019年张国立导演话剧《我爱桃花》,邀请喜剧演员小沈阳出演,小沈阳欣然受命。
影视演员的“回归”与“破圈”,给戏剧创作和演出市场带来了活力。在2019年的话剧《牛天赐》中,郭麒麟和阎鹤祥这对相声搭档分别饰演了“天赐”和“门墩儿”这两个角色。导演根据他俩在生活中的关系,为他们“量身设计”了一些桥段,为作品注入了生命力。
反过来,出演话剧也可以锤炼演员的演技,为其日后演艺事业夯实基础。张若昀通过《三姐妹·等待戈多》的演出,在台词上下足了功夫。2019年,倪妮第一次出演话剧《幺幺洞捌》,在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对表演有了新的认知。她每天提前到排练厅练习气息和发音吐字等基本功,还根据剧情需要学习日语。倪妮说现场互动的感觉也让演员更有激情:“希望自己可以先演够100场打底。”小沈阳通过主演《我爱桃花》,调整了东北二人转的风格和表演习惯,使他在表演上增强了信心,找到了重回剧场的勇气。
演员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准确生动地诠释角色,也能够助力戏剧在艺术品质上升级,为观众带来更加高级的审美体验。2019年,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老式喜剧》因为李幼斌、史兰芽夫妇的出演,再次引发了票房轰动。《老式喜剧》讲述了一段在海滨疗养院里发生的黄昏恋故事。李幼斌扮演的疗养院总医师,外表冷峻,实则温暖。他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激情爆发,准确、自然地塑造了一个孤独的苏联老头形象。一段现场的查尔斯顿舞,撕掉了他之前“荧幕硬汉”形象的标签。
很多戏剧导演都表示不排斥邀请影视演员出演舞台作品,其超高的人气赋能舞台,可以使作品引发更多关注,让更多观众愿意买票走进剧场。《牛天赐》因相声演员郭麒麟和阎鹤祥的出演,成为年度话剧爆款;李宇春出演《如梦之梦》、郑云龙出演《德龄与慈禧》,让他们的歌迷走进剧场。这类人群可能在此之前很少看戏,但他们在“追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作家、编剧、导演、演员和剧目,进而还能够体会舞台艺术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这对戏剧观众的培养、普及和传播具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