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干政,外部边患频生,内部社会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希望能从精神上获得安慰,这给宗教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一些投机者也可以从而利用宗教作为思想工具,宣扬教义、吸引信徒、聚拢人心,积蓄在角逐乱世的资本,树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比如领导“黄巾起义”的张角;再比如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张鲁。
文章插图
留侯之后在《汉天师世家》中记载,张鲁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他的祖父就是道教著名人物张道陵。张道陵本为沛国丰县人,客居蜀地,在山中修行。张道陵去世之后,儿子张衡成为宗教领袖;张衡去世后,就轮到了他的儿子张鲁。张道陵、张衡、张鲁被后世称为“三张”,或者是“三师(天师、系师、嗣师)”。祖孙三代都是宗教领袖,通过宗教活动收拢人望,为日后割据汉中打下一定基础。断绝北道张鲁能够崛起,与刘焉有很大关系。刘焉既是汉朝宗室,又是名士,还是朝官。他认为汉朝气数已尽,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分一杯羹。于是刘焉先劝汉灵帝“废史立牧”,设立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然后到传闻“有天子气”,实际上也是既险要又富庶的益州担任州牧。张鲁的母亲有姿容,也有宗教影响力。无论是出于个人欲望,还是加强对益州的掌控,刘焉都有与张鲁结交的动力。张鲁母“常往来焉家”,张鲁也被刘焉加以重任。
文章插图
刘焉想安心地当自己的“土皇帝”,自然要切断汉廷和自己的联系,避免汉廷的手伸进益州。他派遣张鲁、张脩二人攻打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据汉中,帮助刘焉截杀从汉中往来的汉使,好让刘焉有借口不承汉命,使益州成为一种接近独立的状态。结果张鲁同样富有野心。在这个过程中,他袭击了张脩,吞并他的部众,达到独据汉中的目的。从后来刘焉联合马腾,出兵到长安(目的其实是救援和马腾起事失败的儿子刘范)的记载来看,张鲁在表面上似乎还隶属于刘焉,并没有公然自立。但张鲁在完成“断北道”任务的同时,也在汉中根深蒂固,控制力远超于身在绵竹的刘焉(原先益州治所在绵竹,后因为大火焚毁,改为成都),是他割据一方的基业的开始。
文章插图
张刘相争刘焉因为大火(刘焉认为绵竹大火是对他的僭越之心的惩罚)和儿子丧命,一命呜呼。益州豪强赵韪认为刘璋懦弱,便于把控,于是推举刘璋为益州牧。刘璋肯定没有刘焉的威望,张鲁于是“稍骄恣,不承顺璋。”刘璋大怒,杀掉张鲁的家人。于是两家正式撕破脸皮,成为仇敌。张鲁在汉中割据自立。刘璋任命“恩人”庞羲(联马腾讨李傕失败后,庞羲庇护刘璋的儿子回到益州)为巴郡太守,抵抗张鲁。结果庞羲被张鲁击败。张鲁因此得以“雄据巴、汉垂三十年。”五斗米道、创始之争张鲁治理汉中,利用宗教“五斗米道”。后人也习惯将“五斗米道”与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人联系在一起。不过关于“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历史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三国志·魏书八·张鲁传》记载,张陵(即张道陵)招收信徒时,收取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朝廷蔑称为“米贼”;之后张衡、张鲁各自继承衣钵,“五斗米道”三代相传。
文章插图
而在《典略》中记载,“五斗米道”的真正领袖并非张道陵,而是张脩。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典略》中的“张脩”是“张衡”的讹写,但这种观点并不能站住脚跟。《后汉书·灵帝纪》中有“巴郡妖巫张脩反”的记载,与《典略》中互为佐证,所以张脩创立“五斗米道”这种说法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后来张鲁占据汉中,接手、利用张脩留下来的“五斗米道”,以治理汉中,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况。小编更倾向于《典略》中的说法。思过治病“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有一些共通之处,都有利用心理暗示来进行治病的手段。张脩时期的“五斗米道”,为病人治病时,将病人安置在静室思过,然后由宗教人员为其祷告,办法就是将病人的姓名和忏悔词写在三封书信上,一封放在山上;一封埋在土中;一封丢进水里,意思就是上天、入地、沉水,被称为“三官手书”。
- 新春走基层|一个中部小镇青年的故乡和远方 | 张良
- 小青柑|橘酿葛根粉
- 明清时期|在清朝末年,刽子手的收入怎样,砍一颗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 张良|唯一没人玩的13888中路,却克制张良火舞,带线打团强度稳定!
- 张良|王者荣耀:这些英雄上分很稳,但是没人愿意玩,张良榜上有名
- 貂蝉|对面秒选貂蝉怎么办?不用张良,不用婉儿,用他硬钢貂蝉
- 打野|唯一没人玩的13888打野,却克制张良盾山,实力被严重低估!
- 张良|王者荣耀:不知火舞“克星”出现,无视张良,仅需13888金币
- 张良|法师大“变天”,干将莫邪T1,张良T2,能虐哭一切法师的他再登T0
- 张良|张良各分段数据飙升,是否超标该削弱?顶端局胜率最高出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