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服饰的流行 , 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百姓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 , 当然 , 也关乎着经济发展水平 。
那么 , 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 , 为何突然消失了?因为它换了个名字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的确良”的开始
一切的一切 , 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段日子说起 。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 , 工业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 , 吃穿用等各方面都赶不上几亿人改善生活的具体需求 。
从一些老照片和老旧资料都能看出 , 那会的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 , 生活的重心还是在于“吃” , 能“养家糊口”的家庭 , 在当时都算非常不错了 , 纺织品也异常紧缺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1954年9月 , 全国开始启动了棉布计划定量供应 , 各地也开始按照人头发放布料 ,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 家里想要买什么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等等 , 都需要凭票去购买 。
那会的国家 , 还缺乏对于天灾的也应对措施 , 就在一切看上去逐步步入正轨的时候 , 1956年我国遭遇了水灾 , 棉田也遭遇了减产 , 纺织品的供应越来越紧张 , 国家在这种情况下 , 也不得不强化“凭票买布”的措施 。
那会规定:童装和五寸以下的布料按实收布票;蚊帐布料按两斤折收布票 , 蚊帐成品的顶布、边布和衣着都按实收布票 。
那个年代 , 每个家庭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布料不够 , 钱也不够宽裕 , 穿布衣得精打细算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而且 , 棉布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容易损坏 。
“补丁”也就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标记 , 一般人家的孩子从年头到年尾都很难穿得新衣裳 , 爸爸妈妈穿旧了的衣服给孩子穿 , 而哥哥姐姐穿旧衣服就给弟弟妹妹穿 。
百姓们穿的和吃的 , 都得依靠地里面长出来 , 除此之外 , 再也没有其他办法 。
毛主席曾对周总理说:“我们能不能搞点化纤?不要让老百姓们穿衣服这么千辛万苦 。 ”
“的确良”就是化纤的一种 , 早在50年代就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开来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这种叫法听起来非常奇怪 , 可确实有它自己的由来 。
这种面料 , 最先在广东地区流行开来 , 按照广东话的叫法 , 它有一个极为潇洒的名字:的确靓 。
然后这种叫法被传到了北方 , 就成为了“的确凉” , 大家却被这种叫法给误导了 , 因为穿上了“的确凉”之后并不会感觉到凉快 , 随后 , 人们就称呼它为“的确良” 。
“的确良”穿在身上 ,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良特点 , 不仅不吸汗不透气 , 可是它却非常好洗 , 干的也很快 , 比棉布更加结实 , 老百姓称呼它为:易洗又易晾 , 一件顶三件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到了60年代 , “的确良”开始在京津沪地区小批量生产 , 那会的国人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 , 靠的也主要是进口 。
北京生产的冰山牌漂白“的确良” , 天坛牌衬衫等等 , 少量在大城市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料子成衣等都是排队抢购的紧俏货 。
有了市场和优点 , 国家才最终注意到了“的确良” , 到了70年代 , 国家就开始花大手笔去引进石化装备 , 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 。
在上海金山石化大厂陆续建成以后 , 曾是高档产品的“的确良”才逐渐普及开来 , 正式走近了老百姓 。
在1971年 , 毛主席来到南方视察 。
【爱历史】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啥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文章图片
途中 , 他利用起闲暇时间 , 和几位随行人员攀谈了起来 , 工作人员说 , 他们走访的时候 , 看到其中一位扎着小辫子的服务员说:
“我们昨天休息的时候到商店 , 排了好长时间的队 , 等了一个小时 , 才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的确良’布 , 那种布做衣服还是做褥子都特别好 , 不仅质地轻薄 , 还有青春的味道 , 可惜就是太紧俏了 。 ”
毛主席乐了 , 他知道百姓不仅有基本的穿衣要求 , 还有审美把控 , 他说:“百姓喜欢 , 那我们就多生产一些 。 ”
这次回到北京之后 , 毛主席一直念念不忘百姓的穿衣问题 , 他对周总理说道:“我从长沙回来的时候 , 了解到群众特别喜欢‘的确良’布 , 我们也要多搞一些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