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并蒂为什么称明朝内书堂是宦官界的“国子监”?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二 )


文史并蒂为什么称明朝内书堂是宦官界的“国子监”?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文章图片
5、毕业去向 。 《酌中志》记载 , “凡各衙门缺写字者 , 即具印信本奏讨 , 奉旨拨若干名 , 即挨名给散” , 也就是说内书堂的小太监根据需要分散到各个机构中去 , 一般而言也要从最底层干起 , 不过对内书堂毕业的太监而言 , 已经是太监界的知识分子 , 升迁之路还是要比一般的太监顺利很多 。 当然如果能够被选为太子侍读或者进入文书房 , 基本是前程无忧了 , 毕竟前者是妥妥的天子近臣 , 后者也有很大可能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
三、内书堂的作用
如同大多数机构一样 , 内书堂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 既有好的一方面 , 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
1、正面作用 。 内书堂确实为明朝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读书识字的太监 , 这些太监分散到皇宫的很多岗位 , 这种文化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工作能力的提升 。 且到了明朝中后期 , 皇帝大量派遣太监到地方任职(比如说监军) , 对加强皇权统治提供了帮助 。 另外 , 皇帝培养了一大批能读书识字的太监 , 建立了一个由太监组成的政治集团 , 成为皇帝制衡文官手段的重要帮手 , 对维护明朝政权的稳定性 , 也提供了不少帮助 。
2、反面作用 。 读书识字提高了太监工作能力的同时 , 也造成了太监专权擅政野心的膨胀 , 致使明朝成为了历史上遭受宦官之祸最严重的朝代 。 对此 , 《明史》该出的评价是 , “用事多通文墨 , 晓古今 , 逞其智巧 , 逢君作奸 。 数传之后 , 势成积重 , 始于王振 , 卒于魏忠贤 。 考其祸败 , 其去汉唐何远哉!”
文史并蒂为什么称明朝内书堂是宦官界的“国子监”?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文章图片
四、结束语
内书堂作为明朝专门教育太监的机构 , 应该说还是发挥了不少积极正面的作用的 , 只不过明朝出现了魏忠贤、王振、刘瑾这样臭名昭著的大太监 , 致使很多人以为明朝的太监都是如此 。 事实上 , 明朝的虽然是宦官之祸最严重的朝代 , 但与此同时也是享受“宦官福利”最多的年代 , 只不过明朝这种宦官集团与文臣集团相互制衡的帝王之术 , 对皇帝的要求比较高 , 而明朝的皇帝 , 恰好又有那么几个确实资质平平、能力平平的皇帝 , 导致两大政治集团势力失衡 , 妨碍了明朝的发展 。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