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古代名将为何都有“啤酒肚”?别再被8块腹肌迷惑了,这才是真相( 二 )


  • 4、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今对身材的审美不同 , 也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 , 现代人对减肥健身乐此不疲 。 在古代 ,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 , 人们根本不在乎所谓的身材美感 。
在吃不饱的古代 , 没人会有心思健身保持身材 。 因此在古代 , 有啤酒肚的将军 , 基本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 有肉吃有酒喝有屋住 , 长期的滋养才能出现的啤酒肚 , 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身材 , 也是身份地位的最好体现 。
二、“啤酒肚”的战斗力如何?
  • 1、腱子肉VS啤酒肚 , 力气大才是关键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 , 浑身肌肉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有限 , 古代的兵器的一般都很沉重 , 肌肉看上去很美 , 在力气上的对比上 , 远远没有胖子强 。 因此在战场上 , 能把刀剑棍棒耍得风生水起的 , 往往是你看不上的胖子 。
据史料记载 , 古代选拔士兵和将军的标准是:“弓马娴熟 , 膂力超伦” , 也就是武艺高超 , 力大无穷 。 就连徒步周游列国的孔子 , 也是个力大无穷的胖子 。
《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之劲 , 能招国门之关” 。
这道理 , 放到现代同样适用 。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大力士比赛中选手 , 各个虎背熊腰 , 完全没有所谓的腱子肉 , 比拼的项目也是丢圆木、拖卡车、举大石等 。
这些项目也是在古代士兵的日常训练内容 。 因此 , 在古代你战场上腱子肉是没用的 , 比拼的是力气 。
我们再回看那些将军的画像 , 他们无一例外是虎背熊腰的典型代表 , 在战场上就是实力的体现 。
《宋史·岳飞传》记载:“生有神力 , 未冠 , 挽弓三百斤” 。
未冠 , 指的是还没到二十岁 , 就能拉开将近三百五十斤的弓箭 。 在古代 , 这是作为一个将军的最低标准 。
  • 2、楚霸王力能扛鼎
在古代 , 历史记载的将军或武士 , 无一例外都会介绍此人的力气 , 因此古人战斗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力气 。
楚霸王能够担任扛鼎 , 以现代的重量换算 , 当时的鼎将近400斤 , 能够将鼎举过头顶 , 足以证明楚霸王的力气 。
另外 , 还有大量的古书记载:夏桀“能伸钩索铁 , 手搏熊虎”;殷纣“能倒曳九牛 , 扶梁换柱”;明将刘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 , 马上轮转如飞”等 , 这都是这些战力超群的最佳表现 。
  • 3、打虎的武松也是个胖子
而被大量影视剧作品塑造成健壮无比的武松 , 其原型也是个胖子 。
从《水浒传》中 , 我们也能从人物对话中看出来 。 孙二娘眼中的武松是:“这等肥胖 , 好做黄牛肉卖”;另外在古庙上 , 四个伙计抓武松时也说到:“这鸟汉子却肥 , 好送与大哥去” 。
另外 , 书中还写道:两个大汉 , 都抬不动武松:“两个汉子抬武松 , 哪里扛得的动?直挺挺在地下 , 却似有千百斤重的”
当然 , 武松一顿十八碗酒 , 四斤牛肉的食量搁谁谁都胖 , 可武松虽胖 , 除了力大无比之外 , 其身手异常矫健 , 要不怎么能躲过虎爪 。 放在如今 , 武松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灵魂胖子 。
  • 4、武状元的选人标准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的主角骨瘦如柴居然能成为状元 , 当然这只是戏剧化的演绎 。 而在古代 , 武状元的考试题目是实打实地比力气 , 提掇石据就是其中之一 。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记载:“石有二百斤 , 二百五十斤 , 三百斤……掇石必去地二尺 , 上膝或上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