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哥“俗人读史”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为何被否决了

说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儿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有可能是曹操 , 其实历史上较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应该是张仪 , 《史记-张仪列传》载:在讨伐蜀国还是韩国的问题上 , 秦相张仪与将军司马错产生了分歧 , 张仪曰:“亲魏善楚 , 下兵三川 , 塞什谷之口 , 当屯留之道 , 魏绝南阳 , 楚临南郑 , 秦攻新城、宜阳 , 以临二周之郊 , 诛周王之罪 , 侵楚、魏之地 。 周自知不能救 , 九鼎宝器必出 。 据九鼎 , 案图籍 , 挟天子以令于天下 , 天下莫敢不听 , 此王业也 。 ”这段话可谓是目光远大、谋略深远、侃侃而谈 , 且有成功的可能 , 可为何却被雄心勃勃的秦惠王给否决了呢?关键是不现实 。
【历史故事】一哥“俗人读史”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为何被否决了
文章图片
其一、秦国此时还没有力量一统天下 , 此时的秦国虽然经历了商鞅变法 , 国力大增 , 可以雄视天下 , 但要玩一口吃个胖子的游戏恐怕还为时过早 , 秦国此时的既定国策是霸业而非王业 , 要霸天下而非王天下 , 因而此决策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不合秦国当下之时宜 。 而到范雎之时秦王是何其欢天喜地的答应了 , 时也、势也 , 从这点上看 , 张仪实在是有点急功近利了 。
【历史故事】一哥“俗人读史”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为何被否决了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一哥“俗人读史”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为何被否决了】其二、聚六国之力打掉、打垮秦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 司马错的分析不无道理 , “今攻韩 , 劫天子 , 恶名也 , 而未必利也 , 又有不义之名 , 而攻天下所不欲 , 危矣 。 臣请谒其故 , 周 , 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 。 周自知失九鼎 , 韩自知亡三川 , 将二国并力合谋 , 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 以鼎与楚 , 以地与魏 , 王弗能止也 。 此臣之所谓危也” 。
其三、远交近攻式的蚕食还是近交远攻式的称霸还不是秦国一家说了算 , 刚刚完成雄踞河西之地的秦国要东出山东诸国 , 必须有安全的后方、充盈的国力做支撑 , 更要把山东诸国一个个分裂出来、分而食之 , 绝不是搞个什么九鼎就能占有的 , 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有几场战斗 , 秦国打的也是极度艰苦的 。
【历史故事】一哥“俗人读史”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为何被否决了
文章图片
如此看来 , 在张仪和司马错给的选择题上 , 秦惠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如果采取了张仪的建议 , 或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成语有可能成为张仪或者秦惠王的代名词 , 也更有可能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