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中国博物馆出现爆发式增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南通博物苑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博物馆初创、损毁与恢复的历程。从更切近的时间尺度来看,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停顿,这也正是国际博物馆协会选择以“恢复与重塑”作为今年博物馆日主题的原因。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调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新冠疫情对博物馆及其从业人员,带来了严峻的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影响。但危机往往也包含了转机,新冠疫情迫使博物馆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形式上努力。国际博物馆协会推出的博物馆日海报,是一位观众戴着VR眼镜,看见两只手正在传递一朵花。在不能亲身到访博物馆的时刻,VR眼镜代表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继续与博物馆保持联系,我们仍然能与博物馆手牵着手,感受文化之美。
受益于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观众与博物馆的线下暂别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今年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期间,许多观众选择参观博物馆,一些热门博物馆与热门展览的门票一票难求,由于许多公共博物馆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放假前盯着手机抢票成了常态。这无疑是博物馆恢复的最好证据。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定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将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这是北京继2017年后再次成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相较于2017年,今天北京拥有更多博物馆。据介绍,目前北京有备案博物馆19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博物馆之城”已初具规模。
实际上,不仅是北京,各地都加快了建设与更新博物馆的步伐,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外媒的关注,《经济学人》曾称“中国的博物馆出现了一种令其不可思议的爆发式的增长”。去年,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河南博物院改造升级后向公众开放,其基本陈列“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以十个展厅的巨大篇幅,介绍中原文明的发展历程,匆匆浏览一遍也仿佛是重温了半部中国通史。今年,河南继续在文博领域发力,不久前,郑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以一场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及多个基于本馆藏品推出的展览,迎接各地观众。据笔者掌握的消息,今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开馆,西藏博物馆经过历时五年的改造后也将与观众见面。
观众在见证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对博物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判断一家博物馆是否优质,首先应看其推出的展陈是否优质。观众不再满足于将文物排列组合在展厅的玻璃柜中,再打下一束光来照亮文物。观众希望展览或者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或者贴近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能一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文物。辽宁省博物馆近两年来,通过推出“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打出了知名度,这两个展览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观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些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人物,今日出现在了博物馆这方天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它贴近普通观众的知识结构。
一些本身馆藏并不丰富的博物馆,通过借展等方式推出了高质量的临时陈列,苏州吴中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是近来颇得业界与观众好评的两家博物馆。目前,吴中博物馆推出“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这是关于苏州本地的故事,也是关于家国天下的故事;而南山博物馆则以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逝世五百年为契机,与外国博物馆合作推出了“拉斐尔与古典准则——意大利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珍品大展”。
博物馆越来越成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的一部分。博物馆是一座大课堂,也是我们“记忆所系之处”,它能为我们带来“返本开新”的想象力。有意思的是,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恢复与重塑”中的“重塑”(reimagine),它的词根正是“想象”(imagine)。
拉斐尔|中国博物馆出现爆发式增长】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