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百家姓·各大姓氏|奉友湘:“奉”天承运来自何方?( 三 )


据雍正年间所编的《四川通志》记载 , 到康熙二十四年 , 四川人口仅9万多人 。 此时已经移民30多年了 , 可见以前人口之稀少 。 康熙二十五年 , 内江县“民出就食 , 所存者不过数十家耳” 。
奉怀珠一行就在此记载的情况10多年后 , 来到这块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扎下根来 。 他们很有可能是较早来到内江县的湖广移民 。 此地没有高山大河 , 只有浅丘小溪 , 曾经遍布良田沃土 。 据《华阳国志》记载 , 东汉时 , 内江县叫汉安县 , 这里家家耕田种稻 , 挖池养鱼 , 是为景色优美的鱼米之乡 。
筚路蓝缕 , 艰苦创业 , 奉怀珠和家人一定吃尽了苦头 。 经过上百年奋斗 , 奉怀珠一支人丁兴旺 , 产业发达 。 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 , 他的孙辈、重孙辈在创业地附近的复兴场(今白合镇)建起了奉氏祠堂 , 置下了产业 。 他的一个孙子奉圣谟还成了正八品官员 。 从品级上推测 , 奉圣谟估计是县丞之类的官员 , 县丞是知县的得力助手 , 相当于当代的常务副县长 。
根据碑文记载 , 奉怀珠有6个儿子、17个孙子 。 后来 , 仅是用于祭祀的田产就买了28亩 。 由此可见 , 到为奉怀珠立碑树传时的光绪年间 , 奉家在当地一定相当发达了 。 这种繁荣一直维持了较长的时间 , 到“民国”时期 , 奉家至少在镇上有住宅商铺 , 农村有祖屋田产 。
我这一支奉姓属于幺房 , 而且基本上代代是老幺 。 我的先祖奉廷相是奉怀珠的第四子 。 经圣荣—帝瑞—锡高—名世 , 到我父亲奉孝模 , 他又是弟兄中最小的 , 人称奉幺爷 。 他字文山 , 后来以此为名 。 到我 , 再到子、侄及他们的下一代 , 330年才传到第十代 。 而长房恐怕已经繁衍到十二三代了 。 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 , 怀珠始祖的后代已有400多人 。
300多载春秋更替 , 我们这支奉姓十数代人在四川这片沃土上开拓与耕耘 , 奋斗与振兴 , 终于成为重建与复兴蜀地的“老四川” 。 我们应感谢先辈们背井离乡的勇毅果决和艰辛开创 , 没有他们当年开天辟地般的先行 , 就没有后世子孙在四川的繁荣 。 我们也应感谢撰写谱牒的先人们 , 没有他们一代代的辛勤记载 , 我们今天就无以看到前人深邃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