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乾隆人生的最后三年:失眠、畏冷、健忘、魔怔,临死前为何“频望西南”?

【爱历史】乾隆人生的最后三年:失眠、畏冷、健忘、魔怔,临死前为何“频望西南”?
文章图片
乾隆六十年的十月 , 北京城内天高云淡 , 秋风飒爽 。 八十五岁的乾隆老皇帝正式向天下人宣布自己传位永琰逐渐接替自己 , 将成为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
“公道世间唯白发 , 贵人头上不曾饶” , 对于一生追求完美无缺的“十全皇帝”乾隆来讲体会的更加深刻 。 无论早期的兢兢业业还是中后期的志得意满 , 紫禁城厚厚的宫墙仿佛遮挡了时光的进入 , 只有不断衰退的精神和意志在提醒他 , 乾隆也不可能被时光遗忘 。
清瘦的身型 , 加之退化的代谢功能让他经常睡眠很少 , 往往是在凌晨的二点之后就醒 , 坐着等候天明 。
与身体功能衰退相伴的就是精神上的巨大改变 , 乾隆的晚年与所有的老人一样 , 除了失眠就是健忘 , 甚至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 。
虽然退位之前宣布 , 自己只将开会、祭祀等事务交给嘉庆 , 至于“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 , ”他“岂能置之不问?”然而实际情况来看 , 乾隆的精力和身体条件已经不能允许他全面操持 , 让和珅在许多大事上钻了空子 。
【爱历史】乾隆人生的最后三年:失眠、畏冷、健忘、魔怔,临死前为何“频望西南”?
文章图片
首先乾隆在饮食上已经不知饥饱 , 往往是吃过早餐后 , 休息一会 , 当太监提醒他应该接见等候的大臣时 , 他却说:“不忙 , 让他们候着 , 先传膳”《喻大华?嘉庆皇帝》除此之外 , 乾隆晚年由于手腕颤抖 , 写字往往不很清楚 , 臣下看不懂又不敢问 , 往往耽误了许多事务处理的效率 。
其次不知冷暖 , “盛夏刚过 , 就吵着要戴暖帽 , 戴吧 , 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 但问题是不仅太上皇戴 , 太上皇身边的人以及嘉庆帝都得陪着一起戴 , 不然太上皇只问你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还戴凉帽你怎么回答?可是 , 秋老虎正当头 , 你戴顶棉帽子 , 进进出出 ,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 , 这不是有病吗?”《喻大华?嘉庆皇帝》
这些恰恰证明了作为老人 , 气血运行缓慢 , 畏寒怕冷的典型老年体弱症状 。 从精神到身体 , 乾隆的变化是巨大的 , 虽然此前他也预测如果在七八十岁后神志稍衰 , “不能似今日之精勤求治” , 但从乾隆一生自负性格来看 , 他从未真正认为自己衰迈 。
朝鲜使臣对乾隆晚年生活细节有着相当生动的记述:“太上皇容貌气力 , 不甚衰耄 , 而但善忘比剧 。 昨日之事 , 今日则忘;早间所行 , 晚或不省 。 ”《朝鲜李朝实录》健忘已经让所有人看到 , 这个曾经精明、强势的皇帝彻底老了 。
最让乾隆糟心的就是陷入了一场不能取胜的战争 , 白莲教起义 。 在陕西、四川、湖北的交界处 , 有一片老森林 , “高山长林绵亘千数百里 , 弥望嵡郁 , 竟日不见人烟 。 ”《三省边防惫览》最后有十余万流民大量涌入 , 最后成了民间宗教的温床 。
【爱历史】乾隆人生的最后三年:失眠、畏冷、健忘、魔怔,临死前为何“频望西南”?
文章图片
【爱历史】乾隆人生的最后三年:失眠、畏冷、健忘、魔怔,临死前为何“频望西南”?】乾隆刚刚举行完禅位大典 , 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七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 。 形势如同野火燎原 , 迅速蔓延到川、陕、鄂、豫、甘五省 , 涉及府、州、县、厅、卫二百零四个 , 这是考验乾隆晚年的一次最重大的危机 , 处理不好 , 将直接导致“十全皇帝”美名的泡汤 , 这绝对是乾隆不能接受的心理底限 。
当乾隆把晚年的精力全部用在镇压起义上 , 三年时间 , 动用了十多万军队 , 光是军饷就耗费七千万两 , 然而尽管乾隆“犹日孜孜” , 一日不停地调兵遣将 , 却越来越绝对白莲教难以收拾 。
年迈的乾隆受不了这个精神刺激 , 这次怒了 , 但动用的不是军队 , 而是自己的“大绝招” 。
一日早朝过后 , 嘉庆帝与和珅求见 。 “至 , 则上皇(太上皇)南面坐 , 仁皇(嘉庆)西向南坐一小几 , 每日召见臣工皆如此 。 跪良久 , 上皇闭目若熟寐 , 然口中喃喃有所语 , 上(嘉庆帝)极力谛听 , 终不能解一字 。 久之 , 忽启目 , 曰:其人何姓名?”
应声对曰:“高天德、苟文明(白莲教首领) , 上皇复闭目 , 诵不辍 。 移时 , 始挥之出 , 不更询语 。 上大骇愕 。 他日密召和珅问曰:汝前日召对 , 上皇作何语?汝所对六字又作何解?和珅对曰:‘上皇所诵者 , 细雨密咒也 , 诵此咒则所恶之人虽在数千里之外 , 亦当无疾而死 , 或有奇祸 。 奴才闻上皇持此咒 , 知所欲咒者必为剿匪悍酋 , 故竟以此二人名对 。 ”《春冰室野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