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他是个勤勉的好皇帝,为何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愿意相助,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1644年 , 大明国库空虚 , 崇祯帝向岳丈周奎借钱 。 周奎穷得叮当响 , 便向女儿周皇后借了5000两 , 自己还昧下2000两 。 可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 , 却在周家搜出53万两现银 。
【历史故事】他是个勤勉的好皇帝,为何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愿意相助,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文章图片
当时李思成已经进入山西界内 , 北京岌岌可危 。
在此之前 , 崇祯帝已下旨召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 从关外回京应战 , 那可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
可是几次诏令发出去 , 军队却毫无行动 。 倒不是他们想要造反 , 而是实在缺军饷 。
把吴三桂调回京 , 至少需要100万两 。 但当时国库只有40万辆 , 差距太大 。
明朝末年 , 战乱和天灾频发 , 国库空虚成了常事 , 崇祯只好加征赋税 。 百姓苦不堪言 , 背地里都把崇祯叫做“重征” 。
可即使这样 , 国库依然供应不足 。 如今事态危急 , 崇祯帝只好找群臣筹钱 。
他下令 , 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 , 一律为国借款 , 并承诺将来国库充足会归还 。
崇祯帝还带头做表率 , 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白银5万两 。
让崇祯没想到的是 , 大臣们居然没多少人响应 , 他这个做皇帝的说话都不顶用 。 只有几位大学士带头凑了一些 , 也才勉强凑了7万两 。
崇祯急得找岳丈周奎求救 , 想让对方先出10万两做个表率 , 再吸引一批筹款 。
周奎却在御前哭得死去活来 , 说自己现在情况也不乐观 , 家里都只能吃发霉的米 , 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
【历史故事】他是个勤勉的好皇帝,为何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愿意相助,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文章图片
但是皇帝开口 , 他也不能不从 , 于是他找女儿周皇后借了5000两 , 可是他上交的时候 , 竟然还昧下2000两 。
国丈尚且如此 , 其他大臣就更穷得揭不开锅 , 他们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拿出来卖 , 有的在门口贴着“此房急售” 。
当官的真的会穷成这般模样?自然不是 , 他们只不过是在做戏罢了 , 就是为了不出钱 。
要说这周奎更可恶 , 为了装穷哭得感天动地 , 可是李自成破城后 , 起义军从他家里搜刮出奇珍异宝无数 , 光现银就有53万两 。
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 , 却为何不肯出手相助?这可不只是因为抠门 , 更是因为崇祯这个顶头上司实在太差劲 。
说起来 , 崇祯作为皇帝也算勤政 。 史书记载他“鸡鸣而起 , 夜分不寐 , 往往焦劳成疾” 。 他为国事忧心不已 , 20多岁就长满了白发和鱼尾纹 。 另外他还十分节俭 , 不喜奢靡 , 也算是个靠谱的皇帝 。
但是作为上司 , 崇祯的行事作风则令人不敢恭维 。
崇祯对下属太过薄情寡恩 , 往往有功者无赏 , 有过者必罚 。 他对于那些战死沙场的将领 , 也不加以犒赏和抚恤 , 反而批评他们作战不力 。
此外 , 他还敢做不敢当 , 总让下属背黑锅 。
【历史故事】他是个勤勉的好皇帝,为何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愿意相助,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1642年 , 崇祯打算和皇太极议和 , 他好集中力量 , 专门对付李自成 。 皇太极也正有此意 , 于是崇祯便任命兵部尚书陈新甲为议和大臣 。
这一举动遭到众臣反对 。 可双方已经谈妥 , 也不好出尔反尔 , 于是崇祯就想悄悄把这事给办了 , 还叮嘱陈新甲千万不可泄露 。
谁料有一次 , 陈新甲看完议和密函后 , 忘记保管好 , 书童把密函当做军事情报 , 送到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 , 很快人尽皆知 。 大臣纷纷上表痛斥 , 说此举是卖国求荣 。
崇祯作为皇帝 , 肯定不希望别人说他卖国 。 于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 , 下了一道谕旨 , 想让陈新甲认罪背锅 。
陈新甲不想受这个委屈 , 一口咬定自己是奉命行事的 。 崇祯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 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处死 。
这还不是个例 , 文臣武将中 , 只要有人稍微让崇祯感到不满 , 都免不了撤、关、杀的结果 。 崇祯年间 , 光内阁大学士就换了50个 , 二品以上官员也被处死20多个 。
干好没福利 , 干砸背黑锅 , 多干被猜忌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还有哪个官员肯卖力 。 崇祯自然无人可用 , 更没有人愿意和他共患难 。
【历史故事】他是个勤勉的好皇帝,为何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愿意相助,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文章图片
结果军饷还没凑够 , 李自成就攻入北京 。
崇祯帝见大势已去 , 只好悲愤自缢 。 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消亡 。
自古以来 , 多少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 。 皇帝有着无上的权力 , 看起来风光无限 , 但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 他们不仅要忧民之所忧 , 还要懂得知人善任和驭下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