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准备充足的清军之所以在平壤之战中惨败 ,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 , 再加上主将无能贪生怕死 , 害死三军 , 一味地死守 , 而没有抓住战机主动出击 , 给日军造成大的杀伤力和威胁 , 焉能不败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文章图片
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之后 , 开始转向学习西方工业技术 , 以此为侵略扩张做准备 , 政府层面和人民生活都相对稳定 , 这些都为以武力实施掠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而此时的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 , 拒绝西方经济和科技的进入 , 继续实施愚昧落后的教育 , 为方便自己的统治而麻痹本国人民 , 但是随着西方国家以鸦片为先导 , 从精神上蚕食渗透 , 以达到控制和削弱清王朝的抵抗力 , 再以经济和炮舰敲开这座尘封以久的东方帝国的大门 , 谁又能不对这只待宰的肥羊垂涎三尺呢?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文章图片
日本首先按耐不住 , 1894年朝鲜半岛发生东学党起义 , 朝鲜国王请求身为宗主国的清政府出兵平叛 , 而日本以保护岛上领事和侨民的借口 , 派上万的兵力进驻朝鲜半岛 , 其实是想以武力驱逐清政府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 自己取而代之 。
1894年7月23日 , 日军以偷袭的手段控制了汉城的朝鲜王宫 , 逼迫对方下达诏书 , 委托日本赶走清军 , 并且成为朝鲜半岛新的主人 , 25日 , 日军在丰岛海面以及陆地 , 多次展开对清军的袭击 , 最终于8月1日 , 中日同时宣战 , 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文章图片
清政府派出毅军 , 奉军 , 练军和盛军 , 总共13000多人的兵力 , 于8月9日登陆朝鲜并在平壤会合 , 决定抵御日军的进攻 , 同时随时增援汉城 , 由叶志超为各路军总指挥 , 依靠平壤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 , 以及当地人对清军的信任和支持 , 再加上有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弹药 , 虽然说是在朝鲜半岛对日作战 , 到不如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主场优势 , 没有想到最终却事于愿违 。
9月15日 , 日军纠集16000多人的兵力 , 以两路并进四下合围的方式 , 向平壤发起进攻 , 其中由大岛义昌率领混成第九旅团3600余人 , 从大同江南岸吸引牵制清军 , 野津道贵率领第五师团5400余人 , 从西南方向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 佐藤正大佐率领元山支队4700余人 , 切断清军的退路 , 然后和朔宁支队组成对平壤北面的进攻 , 所有日军的调配和战术都很清晰明确 , 说是蓄谋已久也毫不为过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文章图片
清军在平壤的大同江的南岸 , 由马玉昆的毅军防守 , 城南由卫汝贵的盛军把守 , 并加高了城墙布满了雷 , 城北牡丹台由左宝贵的练军驻守 , 平壤内城由统帅叶志超亲自坐镇 , 但清军肆意抢夺当地人 , 军纪败坏 , 成为了平壤之战惨败的其中原因之一 。
9月15日 , 日军各部如期赶到各自的地点 , 同时发起总攻 , 日军第九旅团分三路向大同江南岸的清军发起进攻 , 马玉昆的毅军借有利的地形 , 用大炮对暴露在滩头的日军进行猛烈的轰炸 , 双方一度展开白刃战 , 最终在清军的顽强抵抗下 , 日军以伤亡400多人 , 而宣告失利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文章图片
然而日军集结优势兵力 , 同时对城北的牡丹台和玄武门进行猛攻 , 至7时半 , 牡丹台外所有的堡垒都落入日军的手里 , 在火炮的支援下 , 日军步兵蜂拥而上 , 8时30分 , 牡丹台陷落敌手 , 玄武门的情势也不容乐观 , 由于伤亡惨重 , 练军统帅左宝贵誓死不退 , 最终中炮战死沙场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日军第五师团从西南方向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 清军依据坚固的工事 , 同时用骑兵对日军进行反冲击 , 使日军一时半会儿的难以得手 , 战斗陷入僵局 。
因为玄武门和牡丹台的失守 , 以及左玉贵的阵亡 , 让总指挥叶志超心惊胆战 , 决心弃城而逃 , 但是毅军统领马玉昆不同意 , 日军了解了清军的意图 , 早早在义州大道设下埋伏 , 结果清军2000多人被打死或被俘 , 百步之内血流成河 , 到了16日叶志超已经跑出了500里开外 , 21日跑回国内 , 24日所有清军撤离朝鲜半岛 , 日军取得平壤之战的胜利 , 朝鲜半岛落入日本之手 。
【历史故事】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