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二十三年戊寅 , 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
这是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的开篇 , 而这句记载所代表的便是春秋有名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 。 在司马光的编撰中 , 它将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春秋的结尾 , 战国的开启标志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三家分晋事件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 竟让司马光如此对待?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在描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的过程中 , 司马光曾先重点描述了自己对“礼”的看法 , 并用周文王、孔子、微子等人为例 , 来说明自己对“礼”认证的由来 。
在《资治通鉴》中 , 司马光曾写道: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 礼莫大于分 , 分莫大于名 。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司马光所说的礼 , 实质上指的是制度 , 而制度的核心便是君君臣臣的等级划分 , 等级划分的外在表现则是名称以及所使用的器物的不同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司马光所说的礼 , 实际上类似于儒家的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 , 与现在我们所推崇以及实施的“人人平等”的制度相比 , 司马光的这套理论实质上还是维护阶级统治的理论 。
司马光的论述 , 实际上便是讲述“帝王之道”、“平衡之道” , 帝王的能力与责任便是用来平衡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 , 要掌握好自己手中可以分封各个阶层的权力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在被历代帝王所推崇的《韩非子》中 , 曾明确的指出了帝王的权利: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 , 二柄而已矣 。 二柄者 , 刑德也 。 曰:杀戮之谓刑 , 庆赏之谓德 。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 故人主自用其刑德 , 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
君主通过掌握赏罚而控制臣下 , 以此来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 。
司马光所推崇的帝王之道实质上便是“名正言顺” , 什么是名正言顺呢?做人能力出众 , 有目共睹 , 做事逻辑清晰 , 合乎事实 。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信服于这样的人 。 也只有大家在这种心悦诚服的态度下 , 你才有资格去思考建立规章制度 , 否则大家谁都不服谁 , 你建你的制度我做我的事 , 最终也不过是各自为战罢了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 天子 , 或者说是处于领袖地位的那个人 , 他的职责以及权利很大 , 但归根结底他的根本任务便是掌握好规则的破与立 , 保持着秩序的平稳进行 。
作为领袖 , 集体并不需要他亲自去参与生产 , 他最重要的职责便是为整个集体指出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 然后大家按照你所指出的方向去努力 。
但是假如你自己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 即便大家肯为你上刀山下火海 , 结果你自己糊涂 , 纲领定的稀里糊涂 , 弄的人们不知道该做什么 , 不该做什么 , 最后只会不了了之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你自己不懂种地不要紧 , 但是在你的治下得保证底下得有会种地的人 , 而且还愿意去种地 , 保证大家都有饭吃 。 否则大家不会怪做事的的 , 只会怪你糊涂把事情搞砸了 。
“三家分晋”是什么事呢?指的便是韩魏赵三家原本是晋国的士大夫阶层 , 但是因为实力雄厚 , 逐渐的架空了晋国君王 , 最后三家直接把晋国给瓜分了 , 分别成立了韩国、魏国、赵国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三家分晋”实质上是一场内乱 , 晋国大夫视国君如无物 , 三分晋国 。 周天子不但不能兴兵讨伐 , 反而公开加封他们官爵 , 擢升他们当封国国君 , 使他们加入到了诸侯的行列中 。
周天子的这种行为 , 实际上是自掘坟墓 , 三家大夫阶层瓜分了晋国 , 周天子对此事件不仅没有批判反而保持着纵容的态度 , 那么既然大夫可以瓜分诸侯的领土 , 那么诸侯岂不是也可以瓜分天子的领土 。
【历史故事】司马光谈“三家分晋”: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文章图片
司马光为何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结束 , 战国开启的标志事件 , 正是因为在这件事中整个天下名义上的领袖率先破坏了自己所制定的规则秩序 , 而这代价就是其他人看到原来天子都不把自己制定的规则当一回事了 , 那大家还当一回事干什么 , 于是开始凭借武力智慧你争我夺 , 群雄争锋的时代至此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