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一座博物馆
就是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
新疆有92家博物馆
藏品十分丰富
尤其是各地镇馆之宝
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也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你知道新疆各大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是什么吗
让我们跟随各地博物馆推荐
一起探寻“国宝”背后的故事
NO. 1
自治区博物馆
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馆藏于自治区博物馆。图片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汉晋
出土地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它是我国64件不允许出境的文物之一。1995年出土于尼雅遗址,整体呈长方形,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织成,从右至左分别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并用汉隶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指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所居的京畿及中原地区。这件文物一经发现,即刻引起轰动,并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中央王朝运用赠赐封赏措施,治理管理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实证。
NO. 2
吐鲁番博物馆
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这幅伏羲女娲画像馆藏于吐鲁番博物馆。图片由吐鲁番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伏羲女娲画像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晋唐时期
出土地点:吐鲁番
博物馆推荐语:
吐鲁番陆续出土过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起来,放在墓主人身旁。伏羲左手握矩,女娲右手持规,规和矩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秩序的象征,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他们人首蛇身、下身相绕形象,表达的应该是伏羲女娲阴阳交合,创造了人类,也是人们祈求生活安定、家族兴旺的体现。伏羲女娲画像是中原文化在吐鲁番传承的重要物证,展现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的历史,说明新疆与祖国内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NO. 3
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
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馆藏于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图片由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哈密
博物馆推荐语:
它是1959年4月哈密一位牧民放牧时,在一棵大松树的空心洞里发现的,是一部融宗教色彩和文学创作于一体的戏剧文学翻译作品,国内外唯一完整的回鹘文写本文献。年代约在公元9至10世纪,写本高22厘米、长44厘米,共计有293页,由序曲和25幕正文构成。这件文物和吐鲁番发现的吐火罗文写本残卷,均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的发现充分说明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并大大提前了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历史。
NO. 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董本《西厢记》抄件现陈列于巴州博物馆。图片由巴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董本《西厢记》抄件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元代
出土地点:且末县苏伯斯坎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由元代人手抄的《西厢记》,也是《西厢记》手抄本中年代较早的出土实物。该抄件残页是1986年一位牧民在苏伯斯坎遗址中无意发现的,经研究发现,年代约在“至元二十年”(1282年)前后,距今近800年,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抄本,讲述的是唐代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是当时戍边将士喜欢的读物。它的发现反映西域和中原在文化上的密切来往。
NO. 5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各地|这些全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现陈列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图片由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镇馆之宝: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汉代
出土地点:新和县羊达克协尔古城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这枚印章呈方形,高和底座分别为3厘米,钮为卧驼,印文阴刻篆书“常宜之印”四字。两汉时期,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印绶制度推行到西域。中央政府颁赐给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官印有62方,其中一方为羊钮、一方为瓦钮,其余60方皆是驼钮。西汉时期,政府在龟兹设立西域都护府,唐代设立“安西大都护府”,龟兹一度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克苏地区除了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还曾出土过“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信”、狮纽“常宜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