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文帝杀嵇康,其子嵇绍为晋忠臣——南北朝成语典故寻源

隆安三年(399)桓玄之乱中,殷仲堪(东晋名士殷仲文堂兄弟、东晋末年重要将领,无勇无谋、仁而无断,又不听下属劝谏)讨逆不力反被尽诛一家,殷仲堪的军事参谋罗企生亦被俘,桓玄要杀他时,企生用一个“文帝杀嵇康,其子嵇绍为晋忠臣”的典故救了弟弟及老母亲。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阮籍…… 嵇康(祖籍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 ……》记载了“文帝杀嵇康”的故事:
年轻时,(嵇)康居贫,尝与向秀(竹林七贤之一)共锻[打铁]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shàn ɡěi,补贴家用]。颍川(今河南省西北一带)钟会(zhōng huì,大书法家、军事家),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因为爱慕嵇康的才华和受司马昭委托)往造(访)焉。(嵇)康不为之礼[没有按常礼接待],而锻不辍[没有停止打铁]。良久会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钟会告别],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听到别人的传言而来],见所见而去[见到你现在这样(随意伸开两腿坐着,不拘礼节、傲慢不敬)而去]”会以此憾之[钟会因为此事对嵇康很失望而结怨]。及是[等到嵇康犯事时],言于文帝(晋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zèn,诬陷;中伤]“康欲助毌丘(guàn qiū,复姓)俭(谋反),赖山涛 (亦竹林七贤之一)不听[全仗山涛阻止]。……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于是把吕安和嵇康都杀了]。
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大将军司马昭听信了钟会的诽谤把嵇康作为“反贼同案犯”杀害。据宗良查阅史籍,其实嵇康是为朋友的私事仗言得罪权贵,虽然无谋反之心但其言论放荡、不堪流俗注定不为世之所容。司马昭冤杀嵇康,国内的读书人普遍为之痛惜。
嵇康遇害时,其子嵇绍只有十岁,后来经嵇康好友山涛推荐(山涛领选[组织部长],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给晋武帝司马炎。
永兴元年(304年)秋“八王之乱”时,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命令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征调前侍中嵇绍到惠帝(时惠帝在流亡途中)身边任职,嵇绍因舍身保卫晋惠帝而被乱军杀害。
《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记载了嵇绍成为“晋忠臣”的事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八十五卷· 晋纪七》中记载的较完整:
己亥(七月初四),(司马)越奉帝北征。以越为大都督。征前侍中嵇绍诣行在[到晋惠帝的行营报到]。侍中秦准谓绍曰:“今往,安危 难测,卿有佳马乎?”绍正色曰:“臣子扈卫乘舆[护卫皇帝的座车],死生以之[拼死保卫他],佳马何为!”
……
己未(七月二十四日),石超(司马颖心腹战将)军奄至,乘舆[天子乘坐的车子。亦借指天子,此处应借指为晋惠帝的部队]败绩于荡阴,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勤务及保卫人员都逃散了]。嵇绍朝服[穿戴朝廷命官制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叛军)兵人引绍于辕中斫[zhuó,用大刀砍]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帝堕于草中,亡六玺[丢失六枚御玺]。……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入邺,大赦,改元(年号)曰建武。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内廷顾问)血,勿浣也!”
司马衷不能保护自己忠臣的性命,但是却对忠臣的血迹视为珍贵,看来并非真的“为人戆騃[戆騃 gàng ái ;痴呆、笨蛋]——司马光语” 也算是有情有义之君。
嵇绍|文帝杀嵇康,其子嵇绍为晋忠臣——南北朝成语典故寻源】桓玄原本就对罗企生一直看重,只是因为企生不愿归依而生杀意,最终成全了罗企生的遗愿。
嵇绍|文帝杀嵇康,其子嵇绍为晋忠臣——南北朝成语典故寻源
文章插图
举报/反馈